•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證交所董座林修銘樂觀看待兔年台股

本文共28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即時報導

台股今(30)日為癸卯兔年開紅盤,臺灣證券交易所特地在開盤前舉行新春團拜。董事長林修銘今天表示樂觀看待兔年台股表現,因今年以來外資站在買方,加上台股休市期間國際財經數據表現佳、國際股市上漲,看好今天台股開紅盤上漲。

他並提出今年五大工作目標,包括打造新創產業聚落、推動全球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 監理推動並重、 深入耕耘國際引資、 拓展國際關係與提升全球能見度。為落實目標,證交所今年2月將開始在越南駐點,開拓越南、泰國兩大市場,深耕新南向國家,並以半年為成效觀察期;此外,為協助國內企業國際趨勢打國際盃,扶持新創產業,證交所預計在一個月內、約3月初敲定上市公司產業類別重分類,預計新增數位科技、綠能、運動休閒、居家生活等類別,並於6月底正式上路。

推薦

隨著疫情趨緩,睽違三年,主管機關、周邊單位及公會組織終於今天一早得以恢復往昔新春團拜,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檢查局局長張子浩,與證券期貨「F4」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公司董總,以及證券商、投信投顧、期貨等三大公會理事長齊聚一堂,共同為資本巿場開啟兔年序幕。

林修銘在致詞時表示,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國際政經局勢、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供應鏈佈局、產業轉型,乃至於資本市場競爭均帶來挑戰,市場變局難以預期,即刻解決眼前問題以維持資本市場韌性的救援力成為重要課題。

不過,資本市場過去一年展現非凡韌性儘管疫情、俄烏戰爭、通膨與升息等國際事件考驗企業營運與資本市場運作,然而,2022 年台股卻充分展現非凡韌性,基本面穩健,農曆春節前大盤封關指數收在 14,923.93 點,居歷年第三高紀錄。我國經濟成長率雖受影響微幅下降,上市櫃企業營運穩健成長,2022 年全年營業收入成長 5%,前三季稅前淨利成長 9%,其中超過六成企業持續成長。

2022 年資本市場充分發揮籌資功能,上市櫃公司不含債券之股票籌資(IPO、SPO、ADR/GDR 及私募)金額達 3,162億元,為有統計以來新高點,而包含債券總籌資金額達6,469.4億元,為有統計以來第三高。

上市櫃股票總市值及總成交值分別達 48.7 兆元及 71 兆元,維持歷年次高水準。2022 年投資人開戶與有交易人數與前一年度相當,其中 40 歲以下開戶人數近 3 年大增 86 萬人至 394 萬人,年輕族群的參與,為股市注入新動能。

除股票交易與籌資活絡,台灣 ETF 市場總資產規模也持續成長,截至 2022 年底,上市櫃ETF總資產規模達 2.36兆元,較 2021 年底的 2.13 兆元,成長 11%,其中上市櫃債券 ETF 總發行規模高達 1.21 兆元,在亞洲主要市場名列前茅。

此外,2022 年上市櫃 ETF 成交值達 3.17 兆元,為歷年次高。此外,定期定額投資金額亦逐月成長至 57.5 億元,顯示證券投資漸趨普及。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新春記者會曾提到,今年國際政經情勢預期仍然是撲朔迷離的一年。資本市場面臨來自四面八方、各種已知未知的試煉,愈是這樣的時刻,我們愈是需要發揮韌性,培養自己具備「動如脫兔」的能力。

林修銘強調,台灣資本市場面對全球交易所競爭,必須結合在座各證券期貨單位的經驗與優勢,群策群力,放眼國際,打一場資本市場國際盃的團體戰。

針對台灣資本市場參與國際盃主軸的目標,林修銘提出五個做法,包括 打造新創產業聚落、推動全球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 監理推動並重、 深入耕耘國際引資、 拓展國際關係與提升全球能見度。

首先,打造新創產業聚落。為順應產業政策與企業轉型發展的需要,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已分別推出創新板及戰略新板,去年計有八家企業申請創新板,12 家登錄戰略新板,合格投資人數也一舉突破 11 萬人,未來,將持續秉持重質不重量的原則,推動優質企業加入。

此外,為利國家產業政策推動及創新聚落發展,正進行上市公司產業類別重新界定,希望更貼近當前產業發展趨勢,新增數位科技、綠能等產業類別,以創新性板塊引導投資人重視企業未來成長性,正確評價新創企業,力求使臺灣資本市場成為懂新創企業的市場,吸引新創企業加入資本市場籌資、國內外投資人參與交易,營造活絡具流動性的創新板塊。

第二,推動全球企業加入台灣資本市場。綜觀證交所與櫃買中心 2022 年於全球市值及成交表現,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市值第17名、成交值第九名,我們小而美,產業基礎雄厚,於國際間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我們將向全球企業輸出台灣資本市場實力。

受到疫情催化及地緣政治影響,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新整頓布局,加速了企業拓展、轉移營運據點的步伐,我們期許自己做到的,不僅是扮演台資企業全球經營堅實後盾,亦將順應台資企業供應鏈移動與調整,藉此延伸台灣資本市場的觸角。推動首站將由今年 2 月於越南駐點開始,陸續朝泰國等新南向國家前進,整合當地中介機構駐點服務與台商組織資源,深耕新南向國家。

第三,監理推動並重。積極推動企業來台上市櫃的同時,考量全球政經環境不確定性仍高,且多數央行維持升息政策,推升企業財務成本,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同時面臨營運以及財務風險,因此,將強化落實監理作業,並確保資訊充分揭露,以保障投資人權益。針對上市櫃公司各項財務業務指標,將隨經濟或產業景氣變化機動調整額外財務業務指標控管,深化風險預警機制及上市櫃公司內部控制要求。

另一方面,亦將擴大運用新興科技於市場監理及監視,運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技術,提升效率及正確性;與周邊單位共同研議之大數據平台也已著手建置中,未來亦將運用其分析歸納之資訊輔助市場管理。

第四, 深入耕耘國際引資。2022年外資雖調節賣超台股1.29兆元(含櫃買),然而,今年以來外資維持買超,且於集中市場持股市值占比已回到四成以上水準,顯示外資一直是台股重要的投資夥伴。

揮別疫情陰霾,證交所已重啟睽違三年海外實體引資活動,不僅如此,將以顧客關係管理方式,經營台灣資本市場

的投資人關係。去年度投資人關係維護小組已成軍,已鎖定各地重要機構投資人,今年度規劃攜手券商以及 IR 公司,共同赴日、港、星及歐美等區域與國際金融中心,拜訪當地主權基金、退休基金,以及持股或交易占比居前之重要投資機構,主動傳達臺灣資本市場最新動態與重點發展方向,瞭解其投資臺灣之關切重點,同時蒐集並回應其對我市場之建言,深化與國際重要機構投資人的長期關係。

第五,拓展國際關係與提升全球能見度。藉由引資活動實體赴海外的機會,將依業務發展規劃拜會當地交易所或參與其他證券相關組織會議,以互惠互利原則,深化交易所網絡關係,提升臺灣國際地位與全球能見度,特別是鞏固鄰近日、韓、星等友好交易所連結。持續進行業務交流,並研商深化合作的可能性,以拓展國際商機,與全球交易所之間不僅只有競爭關係,亦透過合作增進彼此實力。

林修銘引用老子之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表示,台灣資本市場正在腳踏實地、穩紮穩打,積攢成就未來輝煌實力,期待與周邊單位與各公會攜手合作,團結努力,共同為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盃打一場漂亮的勝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就市論勢/伺服器、電動車 分批布局
下一篇
權值股撐盤、台積電收漲5元 台股拉尾盤終場收15,769點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