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60字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害怕錯過行情的投資情緒,主導剛結束的台股1月走勢,台股大漲1,127點,因為外資買超台積電20萬張,台積電大漲73.5元,漲幅16%,貢獻大盤625點,而外資去年賣超台積電高達108萬張。今年一開始受美股科技股跌深反彈的帶動,外資擔心錯過台股元月行情,因此全力回補台積電持股。
外資1月整體買超台股達到2,000億元的規模,寫下單月歷史紀錄。其實台股的基本面與去年底沒有太大變化,可是外資大舉回補,因為外資去年史上最大賣超1.2兆元,匯出4,000億元,仍有8,000億元留在台灣,手上子彈充裕,自然積極回補。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現在進入2月,外資為首的法人還會持續大舉回補嗎?研判台股15,624點以上,去年熊市跌勢反彈1/2的位置,法人回補將放慢,甚至反手獲利了結低檔買進的部位。
為什麼以15,624點為參考?台股一向以那斯達克馬首是瞻,那斯達克雖1月大漲11%,但差距去年熊市反彈1/2,仍有12%幅度。
再看經濟結構與台灣類似的南韓股市,去年大跌24.9%,與台股跌幅22.4%差不多,今年1月大漲8.4%,不過距離去年熊市反彈1/2壓力點,還有12%幅度。
對比之下,台股距離熊市反彈1/2壓力15,624點,只有2%的一步之遙,原因正是外資大舉回補,可是假如2月外資買超明顯減少,台股就出現重大風格的改變了。
買賣股票不能靠情緒,1月台股的1,100點漲幅,有一半560點落在1月30日兔年開紅盤。然而歷史經驗證明,當激情過後,一天大跌500點,跌最重的股票過一陣子證明反而是難得的買點,反而一天大漲500點,漲最多的個股,後來說明是最佳賣點。因為情緒只能影響股價幾天而已,時間拉長,最後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冷靜下來看兩個重要的基本面,去年12月外銷訂單521.7億美元,連四黑,第四季連二季負成長。金額最大的兩個產品,電子產品年減20.9%,資訊通訊年減24.1%,說明相關上市櫃消費電子公司今年第一季業績將是嚴重衰退。
有人認為如此的利空早已經在預期之中,股價已重挫反應過,現在趕快買進,很快第二季以後,景氣就會好轉。
再看全球最大消費電子的三星電子,剛發佈的上季財報及本季財測。三星是全球最大智慧手機、電視、記憶體及第二大晶圓代工。從三星的角度來看,整個產業景氣極具參考性,三星的財報強烈示警科技景氣寒冬比大家想像更長的時間。三星點名三個產品,電視、記憶體、智慧手機。
電視銷量今年不看好,衝擊面板雙虎友達、群創,驅動IC龍頭聯詠也受影響。面板雙虎去年合計大虧500億元,今年預計持續虧損,並且有可能虧損擴大。
三星記憶體業務上季獲利年減97%,現在生產一片晶片就賠一片,原因是個人電腦、智慧手機的需求下降,使得記憶體庫存升高。三星自己估計今年第一季記憶體業務,可能出現重大虧損,到了上半年結束都看不到轉機,估計全球DRAM及NAND Flash廠商這波將合計虧損新台幣1,500億元。
連三星都這麼慘,全球DRAM市占率2.4%的南亞科更有挑戰。南亞科去年第四季已出現本次景氣循環第一個季度的虧損,但市場認為記憶體今年第一季是谷底,所以股價自底部反彈3成,然而按照三星的說法,南亞科不無可能今年上半年又連續兩季都是虧損。
本週將舉行法說的聯發科恐無法打破三星對智慧手機保守的論調,去年第四季獲利應會明顯下滑,對今年第一季乃至於全年展望應會低於過去兩年水準。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結論,現在台股最大的利多是法人、散戶持股部位太低,有回補的強大買盤,最大利空卻是萬一景氣低迷的時間拖長,股價撐不久,會打回原形。面板、記憶體、手機相關個股最好是低進高出。
上市櫃公司開始發佈1月營收,工作天數減少,營收下滑是正常,但沒有減少或減不多的個股,今年產業前景比一般行業好,將成2月選股焦點。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不能用1月跌深就是好股票的邏輯,而是要找出真正前景看好的黑馬股。
有一個產業,全球去年都虧損,但今年一致看好復甦,就是航空。台灣航空雙雄華航、長榮航估去年EPS 0.6及1.4元,分別疫情來,連續三年及兩年有盈餘,在全世界航空業是少數例外,預估今年1月營收仍有百億元以上水準。其中,客運部分可望月增及年增的雙增,近期貨運價格已有回升,較疫情前仍有4成漲幅,如果燃油成本不要上升,航空雙雄第一季將優於預期。
許多景氣低潮仍要延長的電子股,現在價位已經站上年線,但航空雙雄尚未站回年線,長榮航還有3%,華航更達15%差距。
萬寶投顧蔡明彰強調,週二台股融資餘額增加13億元,為近10個交易日首次增加,初步顯示不願抱股過年的散戶歸隊了,不少中實戶也使用融資,2月台股可望輪到有題材的中小型股表現,要注意被中實戶盯上的個股,但當成交量爆天量及週轉率異常時就要下車。
以近10天走勢及個股的基本面評估,光頡、華星光、德微、連宇、晶宏、金居、昇貿、台半等中小型股價量齊揚,明顯有特定買盤介入。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