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上市櫃協會東方領袖講座/台大前校長管中閔:產學育才 可創新模式

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東方領袖講座」,台大前校長管中閔發表專題演講。記者黃義書/攝影
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東方領袖講座」,台大前校長管中閔發表專題演講。記者黃義書/攝影

本文共9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15日舉辦「東方領袖講座」,邀請台灣大學前校長管中閔以「探索未來大學」為題進行演講,管中閔認為,大學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不是訓練的工具,而產業界也有培養人才的責任,企業可與大學合作,共同探索新產學合作模式,可以有更緊密的結合,一起培育人才。

管中閔說,這些年媒體常提到休退學的學生很多,很多大學生也說念的系不是興趣,有的則說學未能致用。台大在2019至2021學年進行一項調查,發現平均大一休學的有14%,大二退學有9%,升大二轉系有11%、轉系核准約6%,而有二至三成的學生對所學不滿意,顯示這些學生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另外,在2019學年有38%的學生對生涯方向不確定,也就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到2020學年時,對生涯方向不確定的比率提高到45%,連台大都這樣了,其他學校恐怕數字會更高。

管中閔指出,不少學生對所念的系沒有熱情,也有人認為體制不符合學習的需求,有很多人在抱怨,那麼大學的未來是什麼?

他認為,現在新聞來源很多,有不同的方式可獲得各種資訊,不像以前主要從報紙獲取,而且現在的觀念也在轉變,更多元性、複雜性、也充滿不確定性,世界變了、科技變了、觀念也變了,所以大學教育方式也改變了。

這也會造成職場的改變,很多企業會體認到現有員工的職場技能不足,必須加強技能訓練,所以下一代需要的技能可能會很多。

管中閔表示,你所需要的技能可能無法對應到所學的系,因為職場的改變,需要有更多的知識,而且須持續更新知識、學習新知,因為科技進步、社會轉變,高等教育也要有所轉變。

管中閔說,他當年參加台大校長甄選時,提到台大未來需要什麼?你心目中的大學是什麼?他和老師、學生、職員、校友以及其他關心高教的產業人士,開過百場討論會和論壇,超過1,500人參加。

有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何而來,也認為對個人、學習制度有限制,後來他們發表一份白皮書,要建立一個學習的大學、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要讓學生能夠探索學習、校友可終身學習。

他說,未來的大學不是一個已知的固定模式,而是一個不斷的討論和演變過程,還需要更多工作來落實,開放與自主學習。台灣18至30歲接受專科以上教育的人口有74.56%,到2030年會達82.5%,因此要提升高等教育品質,才有助於產業創新和數位革命,而且需要增加終身學習的管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股端午假期休市 6月17日補上班、不交易亦不交割
下一篇
台股雙作帳行情 起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