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19字
中國信託證券投顧總經理陳豊丰指出,在3月伊始提醒變數多,宜守多於攻,回首台股指數於15,200-15,900點區間,呈現大箱型整理,仍可稱強勢表現。3月的干擾因素,以美、歐銀行業狀況相關擔憂為主,在美財政部祭出安定措施,矽谷銀行也找到買家,事件如預期沒有嚴重擴大,市場也預期聯準會將轉鴿,美科技類股指數在3月反而走高。
根據Bloomberg於3月24日發布的報告,S&P 500指數美股盈餘從2023年第1季度的50.85美元增至下一季度的54.64美元,對下一季度的獲利預期為上修,第3季度和第4季度分別為57.16美元和58.68美元,對於下半年預期也未調降。
基於下半年聯準會將轉鴿的預期,分析師對企業獲利展望樂觀。然而,對通膨下降速度持保守論者,會質疑營收以及獲利率的預估,可能有下調的風險。
我們亦認為不宜有過分樂觀的獲利預估,觀察美國2月CPI,商品相關通膨如預期止升下滑,但服務性通膨占成長已近七成比重,且趨勢持續向上,如果僅要靠利率一途壓下服務性通膨,無異於緣木求魚,美國勞動力缺口達500多萬人,是服務業通膨無法下滑的主因。
觀察聯準會只是期待高漲的利率減少企業擴張,甚至縮減職缺、增加失業,讓勞動力缺口加速收斂,同時似也期待先前在疫情期間退出勞動市場的人們,在漸漸花光政府補貼之後,能夠重新投入就業,而此情境要到年底才可能較明顯。因此,5月的聯準會FOMC會議升息1碼的機率高,第3季是主席鮑爾要加力達成通膨降溫的關鍵期間,投資人不宜過度期待降息。
再回頭看股市評價,在股市大漲,各項題材發揮後,即使聯準會降息,股市是否會持續大漲,也是值得探討。NVIDIA是我們去年12月初首選2023年度明星股票,在全球資金追捧AI之後,現在的價位我們已不再積極。
試問,有多少人了解生成式AI能做什麼、準確性如何、效益如何?馬斯克和一些專家為何呼籲暫停開發和訓練大型AI模型?AI伺服器的市場到底有多少,是否會反噬一般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NVIDIA極大野心,是否會刺激合作夥伴及客戶加速導向AMD,有能力者是否開發自有晶片及AI運算服務架構?
我們試圖找出以上問題的答案,然而,有更多的問題待研究,包括三星、海力士、台積電(2330)(2330)都相繼公開抱怨美國晶片法案補貼條件的不合理;媒體報導台積電大客戶下修訂單對台積電成長性的影響;TESLA要大砍造車成本以及SiC在電動車的用量,中國大陸車價已在崩盤,其他國家該跟進嗎?是否車用零組件供應鏈也山雨欲來,尤其對功率半導體國內外廠商分別的影響是什麼?還有更複雜的產業去中化、去台化、去美化,主被動角色配對組合的問題。
投資錦囊
在許多問題橫生而答案尚未生成之際,謙虛保守是自然的態度,我們在3月19日提到的記憶體產業,上周在美光提出樂觀指引之後,帶動台灣記憶體供應鏈股價聯袂反彈,這又多了一個問題,供應鏈與產業領導者美光的差異有哪些、有多大。 總經面有拉扯,產業面也有拉扯之際,投資上多思考總是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