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84字
媒體報導指出,蘋果可能不會增產iPhone 14系列新機,但英國金融時報(FT)的Lex專欄指出,只要iPhone 14 Pro機型需求維持強勁,蘋果就沒什麼好擔心的,預期在高階新iPhone助攻下,蘋果今年淨利有望首度突破1,000億美元,觀察家反而更該擔心強勢美元的影響。
瑞銀集團則認為,儘管蘋果在大陸及歐洲市場遭遇總體經濟逆風,但從到貨時間來看,iPhone 14 Pro等高階新機的需求仍然強勁。
瑞銀分析師David Vogt說,iPhone 14 Pro Max在大陸到貨時間約43天,比iPhone 13 Pro Max去年推出時的等待期多了九天左右。日本及歐洲的等待期則分別維持在33天與35天。到年底iPhone 14新機備貨量保持在約9,200萬支。
這大致與其他分析師及彭博資訊26日公布的資訊一致,反映更高價的iPhone 14 Pro機款比入門機種更熱銷,且蘋果力拚下半年將生產9,000萬支iPhone 14系列手機。
台灣市場高階iPhone市況同步火熱。台灣最大手機資訊網站《SOGI手機王》統計全台通路iPhone價格變化,iPhone 14系列在上市一周後,iPhone 14 Pro 128GB平均價格漲9.06%,而上一代的iPhone 13 Pro 128GB漲幅超過一成,皆顯示Pro系列目前在通路搶手的程度。
FT指出,對投資人來說,蘋果新iPhone生產計畫只是推測,因為蘋果2018年後就未提供iPhone銷量,只公布iPhone營收,但市場不可能區分究竟是價格上漲、還是銷售增加,第三方預估也顯示iPhone需求依然穩健。
研調機構Counterpoint指出,蘋果去年共賣出2.38億支iPhone,高於前年的2.01億支。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今年唯一配備A16仿生晶片的iPhone 14 Pro機種出貨等待時間長度,為過去六年來各機款的iPhone最久。
FT認為,只要售價較高的iPhone 14 Pro機型需求暢旺,蘋果就不用擔心太多。蘋果雖未調漲售價,但因為較貴機型的需求特別高,仍有望締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營收增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