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邀請您體驗經濟日報App,享受最即時的財經推播,重要訊息不漏接。10/15 前登入App,再抽「7-11千元商品卡」,快來下載吧!

離活動結束 最後倒數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打造韌性電力 台電總座王耀庭:發電、用電都須成為能源調控者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本報系資料照)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本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819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即時報導

經濟日報今(8)日舉辦「2022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永續綠能 永續ESG」,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大談「韌性電力生態圈」,直說再生能源占比增加後,發電端及需求端調控搭配將日益複雜,未來無論是發電、用電端都必須成為「能源調控者」,為供需平衡做出貢獻。

台灣電力在引入再生能源後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電力為「大型集中」,像是水源一樣,從水庫一路放射到各個用電戶;而隨著再生能源引入,電廠來自四面八方,形成分散電網;面對新的用電形式,台電須從供給面、電網面及需求面三個面向進行檢討。

針對供給面,台電系統去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1,040.9萬瓩,隨著2025非核家園及2050淨零排放政策,能源轉型須兼顧穩定供電,減少空污排放,降低碳排放。

電網面上,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不穩定等特性,如何讓用電側及發電側穩定維持在60Hz將是挑戰。

最後,需求端上,除了經濟成長下的穩定電力成長,運具電動化也會增加用電需求,預估2030年會增加23.9億度,年用電量占比增加0.9%;全面電動化後會增加205.3億度年用電量占比增加7.8%,相當於2021年台北市、宜蘭縣及基隆總用電量。

針對上述挑戰,王耀庭說,台電提出許多政策因應,如低碳能源已規劃在興達電廠推動天然氣混氫、林口電廠推動燃煤混氨示範計畫,分別在2025及2030年會有初步成果,而產生出來的剩餘碳排,就可以透過碳封存技術(CCS)封存在地底,避免排到大氣。此外,台電也持續推動燃氣電廠改建,政府也會持續新建天然氣接收站。

至於電網面,台電除了持續推動智慧電網、電網管理及儲能系統,今年9月也提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包括為光電、離岸風電增加17條專線;電廠直供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增加變電所節點等。

最後在需求面,台電設計各項的時間電價、需量反應機制,讓用電業者有誘因調整用電模式。而用電管理上,台灣將會從過往的從「負載追隨」至「由下而上的能源合作」,透過分散在各界的「虛擬電廠」,達到自動需量反應(ADR)。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KKday 旗下 rezio 預訂系統 兩大日台超人氣觀光景點相繼導入 rezio
下一篇
華為若成為比蘋果、三星還整合的公司 陸行之直呼可怕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