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84字
2023年車市需求不弱,關鍵仍在供應量。車廠普遍認為需求不會弱於去年,但影響整體車市規模的因素不在買氣,而在新車供應量,至於新車的供應規模,則要看晶片荒到底何時結束。
2022年台灣車市雖有各種不利因素,12月各家車廠強力促銷與漲價在即推動買氣,單月掛牌41,854台挹注,全年總市場最終達429,731台,比去年同期衰退4.5%。
台灣車市的需求持續強勁,但供應量明顯供不應求,新車供應量成為影響掛牌數量的關鍵因素。各家進口車品牌普遍滿手訂單,只等新車到港快速交車,因此2022年新車掛牌數等同各車廠的供應台數,但與市場需求量還有數萬台的落差。
和泰車對於2023年的車市預估,預期要到1月31日正式媒體春酒時才會公布。和泰車為台灣車市龍頭,每一年都以整體經濟局勢、市場需求與車廠的新車策略進行評估,預估全年車市規模,也設定一定比例的市占率目標,作為新年度努力標準。
不過歷經2022年因為晶片荒造成供應量短缺,和泰車下修全年市場的預估之後,對新年度的市場預估就顯得更加困難。和泰車的高階主管就指出,如今預估新年度的市場規模,不只要看國際局勢、台灣的景氣、車廠的新車供應等因素,還要猜測各家車廠缺料的嚴重性。
不過以目前市場氛圍看來,消費者的購車意願仍然強勁,許多車廠手中仍保有可觀的訂單尚未交付,這是今年市場持續樂觀的一項因素。國產車的供應量與台灣市場的規模關係最密切,和泰車初估今年上半年供應量仍無法恢復正常,裕日車也還在全球調整的階段,上半年可能還是維持去年狀況。
進口車部分則已較去年的嚴峻有所緩解。台灣賓士去年下半年的供應比去年上半年改善,今年的情況預估還是緊張,但可望維持去年下半年的水準,完全解除警報,至少上半年看不到。
福斯集團旗下的SKODA在1月宣布暫停接單的車款恢復接單,顯示福斯集團供應情況已較去年改善,雖然不像以往有現車可以供應,但至少可以看到交車時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