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產業追蹤/綠色製程 創面板業環保經濟雙贏

民眾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於潮境智能海洋館體驗「我視AI魚缸」。
工研院/提供
民眾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於潮境智能海洋館體驗「我視AI魚缸」。 工研院/提供

本文共1352字

經濟日報 呂奇明、謝葆如

台灣面板產業近年受低價衝擊,經濟部技術處為協助產業擺脫削價競爭環境,從創新研發方面著手,並以「台灣顯示科技與應用行動計畫」推動發展差異化材料與製程綠色技術,結合我國製造業優勢,跨域完整供應鏈能量,成功促成顯示產業升級轉型、提升附加價值進而增加產業競爭力。

台灣是全球第二大顯示面板供應國,生產的數量多,報廢的不良品也多,平均年報廢不良品總重約5.7萬噸,除要面對產業競爭,還得符合歐盟廢棄電子電機設備指令2.0(WEEE 2.0)規範生產者責任延伸顯示器回收率達80%、再利用率70%,以及在淨零永續趨勢下未來可能發生的碳稅、2050碳中和目標等產業延續議題。

推薦

現行顯示器難以拆解循環,造成環境負擔。發展新世代易拆解面板材料與製程技術,不只能解決環境議題,還能迎向藍海新商機。透過綠色可循環設計,發展新型面板產業模式,創造環境與經濟雙贏,特別是國內面板產線主要為中小世代,發展易拆解可循環技術,也是產線轉型活化升級的新契機,未來也可催生台灣成為綠色面板供應大國。

過去工研院有碎裂廢棄面板回收高價液晶的經驗,但步驟繁瑣,且碎裂後回收的液晶雜質多需純化,剩餘的90%材料只能作廢。在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從「非破片、易拆解、可回用」三大方針設計從Cell到Module、從前段到後段的創新綠色面板所需的「易拆解模組結構材料技術」,未來面板利用非破片拆解技術,將可高效低汙的回收液晶。

工研院已開發包括LCD組立用可雷射拆解面板框膠、偏光片貼附用光誘發拆解PSA、面板保護蓋板用可低溫拆解重工的全面接著膠、IC軟板和玻璃基板貼合(FOG)用觸媒降解易拆解構裝材,以及Mini-LED背光模組用可拆解封裝膜材料等多項材料技術來滿足面板製程需求,多項材料也進入面板產線多次實地測試;另外針對拆解後元件再回用性開發多項快速功能性檢查技術,如配向層缺陷、殘膠、刮痕等光學查驗技術與開發,以及與重新對位組立技術等相關配搭參數與流程設計等,相關技術已獲國內材料廠商洽談授權與技轉,如國內最大熱熔膠製造商德淵集團已與工研院簽訂易拆解面板膠材合作案,領先布局綠色面板材料開發。

為創造台灣差異化智慧顯示面板產業價值帶動綠色生態鏈,工研院透過建置一條中小尺寸非破片從面板(cell)到模組(Module)拆解/組立循環驗證線,作為創新材料與製程的循環驗證平台,以推動全球唯一的可拆解綠色面板新產業鏈。工研院開發的新型雷射可拆解框膠已成功組立新面板驗證,接續進行的新面板拆解循環測試,也順利無破損分離面板上下板元件,並以柔性剝除液回收液晶,純度達99.9%;2022在技術處支持下,也全面建構光卸型設備,可進行偏光片用光誘發拆解材料驗證,朝面板元件皆可循環回用的目標前進。

面臨大世代產能競爭,建立易拆解面板循環製程與材料技術,創造差異化新局面,發展綠色循環面板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創造綠色商機,未來透過結合國內面板廠能量,可帶動上游材料與設備產業發展,推動我國新循環面板產業鏈,並以新型面板材料與製程技術,以及完整的驗證技術,建構全球面板產業中首創、唯一且具前瞻思維之綠色循環面板產業聚落,可讓台灣面板產業成為全球綠色循環系統產品的供應大國,鞏固兆元產業產值。

(作者是經濟部技術處差異化綠色面板材料與製程技術開發計畫主持人與計畫成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蔡明介領軍IC設計 盼百億支持
下一篇
集邦:DRAM價格還沒跌完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