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鴻海、中華電都有份!智慧管理AI巡田水 科技正在改變農業

提要

智慧管理AI巡田水 務農很有科技味

本文共939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但台灣面臨農民平均所得偏低、農村人口嚴重流失的現象。政府與學界努力引進智慧科技與智慧農機,希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吸引更多新農投入;而各地新農積極吸收、採用新科技,也可望為台灣農業帶來新的面貌。

最新一期的《財訊》雙週刊推出年度專題,以「AI務農」為題,深入農作現場,報導青農如何透過科技改變農業;同時挖掘在這背後,有哪些產官學界投入農業科技的故事。

推薦

《財訊》報導指出,農委會2017年起正式推動「智慧農業4.0」計畫,希望透過智慧化管理,提升農業生產效力,鼓勵青農投入新農業。

以農立校的屏科大,也在教育部補助下成立智慧農業生產示範基地,2019年改名為智慧農業中心,是目前全國唯一的類產業等級之作物栽培、循環農業教學級示範場域。

例如屏科大的綠能生物工廠,由農學院、工學院合作建置,採用光電及循環式養液栽培系統,以「試量產」的規模,研發適合栽培的作物。

屏科大也與台大、淡江大學團隊合作,進行「水培多離子監測系統」的實場驗證,透過調整養液配方等技術,生產高濃度花青素萵苣、低鉀類機能性蔬菜等作物。

除了學界,科技界也致力於開發智慧農業技術。例如中華電信推出行動物聯網,利用量化的田間數據、農事紀錄與AI計算分析,標榜「用新科技幫忙顧田水」,打造優質的從農環境。鴻海科技集團也推動智慧農業發展,致力提升農產管理效率及經濟價值。

學界、科技界研發的技術,必須能和農民實際需求「對接」才有實際效益。嘉義縣政府以產官學研界合作方式,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農友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丟到平台上,就會有人提供技術、研發資訊或經驗。

高雄市農業局也以「型農培訓班」的方式,邀請業師傳授農業技術與經營思維。悠綠客農場負責人莊承翰指出,高雄市是讓青農來上課,上完課的學員組成「型農大聯盟」,彼此可以交換資訊與經驗,有智慧科技或合作廠商的需求,農業局也會協助媒合。

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智慧科技成本高,很多小農無法負擔,因此嘉義縣政府每年編列約1800萬元預算,成立審查委員會,小農採用智慧科技應用案若通過審查,縣府就會補助一半費用。

用這樣的方式,嘉義縣已經組建一支「智慧科技農業先鋒部隊」,農漁畜牧都成立示範場,農友可以去參觀,讓同業來講解智慧科技農業的好處。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678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智慧城市多元應用 電信三雄5G助攻
下一篇
瓦城泰統去年每股盈餘3.62元 超額配發股利達5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