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12吋晶圓廠產能2026年估960萬片 美國占比竄至9%

本文共815字

中央社 記者張建中新竹28日電

隨著記憶體及邏輯元件需求疲軟,12吋晶圓廠產能今年成長可能趨緩,增幅約6%,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期,2026年12吋產能仍將達月產960萬片,創新高。其中,美國產能占全球比重將自2022年的0.2%,竄升至近9%。

SEMI表示,全球12吋晶圓廠產能分別於2021年及2022年強勁成長11%及9%,2023年因記憶體及邏輯元件需求疲軟影響,成長可能趨緩,增幅將降至6%。

雖然12吋產能成長放緩,不過,半導體產業仍專注於增加產能,以滿足強勁的長期需求。SEMI預期,2026年12吋月產能將達960萬片,晶圓代工、記憶體及功率元件是驅動12吋產能創高的主要動力。

SEMI指出,包括台積電、聯電、英特爾(Intel)、中芯、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又稱格芯)、三星(Samsung)、SK海力士(Hynix)、美光(Micron)、鎧俠(Kioxia)、英飛凌(Infineon)、德儀(TI)等,將有82座新廠及產線於2023至2026年陸續量產。

在強勁的車用需求及政府投資驅動下,美國及歐洲和中東產能比重可望擴增,SEMI預估,美國比重將自2022年的0.2%,躍升至2026年近9%。歐洲和中東比重也將自6%,揚升至7%。

中國雖然面臨美國出口管制,在政府持續投資12吋成熟製程,2026年12吋晶圓廠月產能仍可望達240萬片規模,全球比重將自2022年的22%,上揚至2026年的25%。

韓國因記憶體市場需求疲軟影響,12吋晶圓廠產能占全球比重將自2022年的25%,降至2026年的23%。台灣12吋產能全球比重將自22%微幅滑落至21%。日本在面臨其他地區的競爭下,12吋產能全球比重也將自13%降12%。

SEMI預估,類比及功率元件12吋晶圓廠產能2022年至2026年複合成長率將達30%,是成長最快速的項目;晶圓代工12吋產能年複合成長率約12%,記憶體年複合成長率約4%。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泰山經營權之爭 還沒落幕
下一篇
AI含金量高科技股 營運火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