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0字
5G智慧杆標準推動聯盟今(29)日舉行「5G智慧杆產業趨勢論壇」,聯盟會長兼和碩(4938)(4938)董事長童子賢指出,隨著智慧城市需求日漸增加,全球智慧杆市場規模每年年複合成長率增長達兩成,相信2040年智慧杆市場規模一定上看1,200億美元。且該領域仍是處女地,非常值得期待。
童子賢表示,2021年疫情蔓延時聯盟正式成立,我們有個願景,因為遍布在城市裡的路燈,有潛力都替換為5G智慧杆。比如台北市有16萬根路燈,新北有12萬根路燈。
童子賢分析,一個智慧杆可以做環境監控、智慧警政系統、通訊基地台,甚至可以擴充成電動車充電樁基地。換言之,過往傳統的鐵杆只有照明功能,到了智慧城市階段,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多功能智慧裝置。
童子賢說,但產業標準在哪裡?廠商如何做場域驗證?品質標準規範在哪裡?而智慧城市許多運作,牽涉到公權力的實施,在此期間,包含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市政府在場域的實踐給予聯盟很多協助。
童子賢指出,聯盟在產業界和學界協力下,已經誕生3.0版技術標準,提供給標檢局,作為未來制訂官方或民間產業標準的參考。
童子賢說,根據國際市調公司(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報告,現階段全球智慧杆的市場規模估算為137億美金,在未來幾年間預計將以20%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到2030年前達到590億美元。
童子賢認為,隨著智慧城市需求增加,產值有望成長,可惜標準處在混沌未清。「但相信到2040年智慧杆市場規模一定上看1200億美元。」且這個領域仍是處女地,非常值得期待、投入資源建設。
他說,我們能先在台灣建立實驗場域,把標準和產品做出來、再整廠輸出,讓全世界有需要的城市來台灣取經,台灣在品質和價格上應該有十足的競爭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