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郭台銘:領導人應該把台灣打造成科技島 而不是彈藥島

郭台銘與馬里蘭大學的台灣學生,暢談AI改變產業的競爭力。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郭台銘與馬里蘭大學的台灣學生,暢談AI改變產業的競爭力。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本文共107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即時報導

鴻海(2317)(2317)創辦人郭台銘訪美展開「科技經濟開拓之旅」,在美東時間3月29日上午,與馬里蘭大學台灣同學會相見歡,暢談AI發展如何改變產業競爭力。

被問到未來台灣的發展,郭台銘指出,有鑑於近年來美中局勢日趨複雜, 國家領導人應該要運用優勢,把台灣打造成「科技島」,而不是「彈藥島」。

他提到:「根據自身在產業界五十年的經驗認為,年輕人才應是政府真正必須投資、栽培、關懷的對象。據我了解,留學生中有很多科技人才,需求都沒有被滿足。如果有一天我能掌握台灣資源,一定會妥善運用,並投資在年輕科技人才身上,並建立一個適合發展的環境。」

認為AI發展速度驚人

郭台銘在專題演講中,談到自己對AI發展速度驚人感到驚訝,並表示曾率領企業在全球超過30個經濟發達的國家與地區設廠,透過大數據的運用和分析,並結合到工廠端的實體製造,以數據分析達到成本、產能最優化的目標,後來進一步延伸到醫學領域。

然而,即便自己很早就投入AI研究,卻也發現該領域的潛能和發展浩瀚無窮。 因此,有感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台灣必須與最好的團隊學習、合作,在建立夥伴關係的同時,培育下一代,這也是此行訪問智庫、學術機構、與學生和產業 界代表交流的重要原因。

面對AI的運用將改變人類競爭力的衡量與排序,郭台銘過去在台灣提出過 「AI村里」規劃,用大數據連結每個一村里長辦公室,進行包括食、衣、住、 行等一系列規劃,不僅減輕許多警察勤務,里長也更能專注為里民服務。

鼓勵年輕人回台

談到有關未來科技人才如何落地台灣的問題,郭台銘認為:「正因為台灣過去沒有具有產業運作背景的人來領導台灣,缺乏產業經驗及規劃能力,自然很難打造出合適的留才環境。如何運用政策和技術人才的專業力量,鼓勵年輕人回台、留台及創業,資策會、工研院都要一起努力。台灣有很多資源都被浪費了,這不只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夠改變。所以,這也是我為何在昨天,與馬里蘭大學簽訂MOU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整合不同的產業和專業資源,來為台灣共同思考,並建立更友善的產業平台,讓許多高端技術人才願意留在台灣。」

在會後訪談中,郭台銘進一步補充道:「政治只是過渡,應該要為經濟服務。因此,傾聽留美科技人才的聲音,並作深度的考察,成為本次訪美重要的行程之一。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科技背景的人才,開始投入政治場域,這是好事,我很支持。」

郭台銘認為,人才的多元性,才能真正建立好的留才環境。如果有更多產業背景的人,進入公共領域為民服務,這才是比較良善的循環。因為,當有了產業上的理解,自然能夠建立對產業比較友善的發展生態,也能讓世界持續看到台灣打下科技重要的發展基礎。

郭台銘與馬里蘭大學的台灣學生,暢談AI改變產業的競爭力。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郭台銘與馬里蘭大學的台灣學生,暢談AI改變產業的競爭力。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鴻海旗下鴻佰進軍台北國際電腦展 大秀綠色科技
下一篇
【周末精選】「台股救世主」來了!輝達CEO黃仁勳:AI產業是台灣黃金契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