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劉德音:建半導體生態圈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本報資料照片)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899字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林思宇╱新竹報導

台積電(2330)(2330)董事長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劉德音昨(30)日表示,近來美國加強半導體設備與原料出口管制,可能使過去半導體零組件在大陸製造的生態改變,台灣堅實的電子、工具機與機械塑化產業極具潛力,能更高度發揮與半導體產業綜效,「現在是台灣很好的機會」,呼籲政府掌握契機,建構半導體產業生態圈。

劉德音昨天出席TSIA會員大會致詞時,釋出以上訊息。TSIA昨天並全面改選理監事,會後劉德音卸任理事長職務,由台積電歐亞業務、研發資深副總經理侯永清接任。侯永清並提出培養人才、保護智慧財產、發展綠色供應鏈及加快產業升級四大要務,持續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服務。

劉德音表示,台灣所用半導體製造設備最後組裝在新加坡或南韓,而有些半導體設備備用零件(Spare Parts)在大陸做,為何政府不提供一些政策,讓這些半導體相關設備廠商在台灣最後組裝或備用零件在台灣做,這樣台灣也可以供應全世界,「這是台灣很好的機會,希望台灣政策有些競爭力。」

劉德音認為,台灣堅實的電子、工具機、機械、塑化相關產業,具有極高的潛力能更高度的發揮與半導體產業間的綜效。政府應掌握此契機,建構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升級,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的大趨勢下,繼續擔任台灣經濟發展的先驅。

他表示,面對產業成長的契機與全球情勢的變局,TSIA受蔡總統之託成立「半導體產業總統顧問委員會」(PCAS),並於近期提出「致總統台灣半導體產業建言書」,針對全球局勢、產業策略、研發創新、綠色製造、人才培育、勞動力發展等六大關鍵議題,提出政府施政可以採行的具體行為。

劉德音說,雖然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生產製造的技術領先全球,但為維持長期競爭優勢,在基礎科學與前瞻研究部分,必須有更多鼓勵研發創新的經費與資源投入。台灣也必須發展產業生態系上游的關鍵自主技術,提高先進半導體設備與高階材料能夠在台灣生產能力。

劉德音說,去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銷售值達5,735億美元,年成長3.2%,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達4.8兆(1,623億美元),年成長18.5%。其中,晶圓代工製造及封測產業產值為全球第一,產業總產值及設計產業產值為全球第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聚集團5月營收三好一壞 僅台達化較上月衰退
下一篇
台積電恐變「美積電」?李淳正面回應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