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 周年 3 好禮

⭐訂閱送 2025 投資理財攻略
⭐年訂抽東京雙人來回機票
⭐分享加碼抽 iPhone 16

快來領攻略、遊東京、拿iPhone,一起備戰 2025!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 周年 3 好禮

⭐訂閱送 2025 投資理財攻略
⭐年訂抽東京雙人來回機票
⭐分享加碼抽 iPhone 16

快來領攻略、遊東京、拿iPhone,一起備戰 2025!



不再通知

能源轉型荒與慌6/企業有三憂 最怕瞬間跳電惹禍

台灣缺不缺電,始終是一個挑動企業敏感神經的議題,在沒有回頭路的能源轉型旅程中,國內企業正直面生產用電夠不夠,綠電合不合理,碳費公不公平等三座壓力大山。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灣缺不缺電,始終是一個挑動企業敏感神經的議題,在沒有回頭路的能源轉型旅程中,國內企業正直面生產用電夠不夠,綠電合不合理,碳費公不公平等三座壓力大山。記者劉學聖/攝影

本文共1600字

經濟日報 記者孫靖媛、林安妮/專題報導

台灣缺不缺電,始終是一個挑動企業敏感神經的議題,在沒有回頭路的能源轉型旅程中,國內企業正直面生產用電夠不夠,綠電合不合理,碳費公不公平等三座壓力大山。

談到去年的303大停電,一家南台灣化學大廠主管還是心有餘悸說,「當時整個大高雄幾乎陷入停電,我們雖然有自備燃煤發電,但這叫杯水車薪,生產要用的電,還是得靠台電;眼巴巴等復電不打緊,最怕就是廠區內一堆化學品,一不小心『爆』了,會很難收拾!」

該主管說,業者也明白,這幾年台灣的裝置容量都保持在50GW,最高用電量不過40GW,「理論上」不缺電,最怕就是瞬間供需有缺口,尤其政府說兩年後燃氣占比要達50%,現在政府努力蓋燃氣機組、接收站,別忘了,政府公共建設常遲到,萬一到時氣沒接上來,該怎麼辦?

電力是企業重要生產要素,沒有電,工廠就無法運作,近年積極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觀察,眼下有不少企業努力自建電廠、做儲能,與做不斷電系統,「現在電網最大挑戰是再生能源比重高,它有間歇性,也受限土地面積;還有一個變數是氣候變遷,以前大家很難想像香港、內華達州會淹水,現在極端氣候發生了,這對電力業者來說,是很大挑戰。」

今年7月21日周五晚間,中油台中接收站(二接)因廠區內安全儀控系統故障,導致台電大潭電廠電力減發、民營海湖電廠解聯,所幸台電極力調度,讓全台「閃過」大停電危機。當晚,鄭智文也收到了電力調度動員令,他說,在大燃氣時代,油氣水要互相支援,一個小地方出問題就會波及整個系統,台灣更要嚴防天然氣儲存不夠或沒辦法運送,這真的是比較大的風險!

2022年全國電力消費占比
2022年全國電力消費占比

嚴防天然氣儲運風險

同樣在7月,長春集團、奇美實業與台聚,這三家老字號石化與化工業者,合組一家綠電團購公司,名叫「化盟」,取意「石化同盟」。化盟再生能源總經理、長春環安衛部經理趙煥章說,之前長春為了買綠電,初步盤算要買50MW,結果因為量太少,被風電業者委婉拒絕,現在三家企業團結力量大,初步算出要買的團購量是200MW,「這段期間有很多風電業者前來報價,也有其他同業想要『加1』。」

趙煥章觀察,國內現在急著買綠電的,除了是備受國際品牌催促要用綠電的供應鏈者,在石化產業中,因為很多都是用電大戶,政府這幾年要求用電大戶要自備10%的再生能源,「10%的要求,現在看起來不是太為難,但是很多同業『未雨綢繆』,認為未來政策要求一定會提高,所以現在就得布建一條綠電之路。」

趙煥章說,長春估算自己一年需要的綠電,差不多是2億度,如果把最近這些前來探聽的業者算進來,「以他們現在ESG報告揭露的用電量『抓』個十分之一,又是好幾億度的電」。不過,他認為,買綠電雖然急,但是不能躁進,畢竟要買的量這麼多,跟風電業者一簽約就是20年,「這個決策壓力很大,老闆一定會來問我,有沒有買到合理價?大家都是用幾塊錢買的?」

排碳大戶溫室氣體直接排放占比
排碳大戶溫室氣體直接排放占比

盼催生綠電實價登錄

他認為,現在的綠電價格不夠透明,既然很多人買房子都會上實價登錄網站比價,法規也要求買賣方要做售價揭露,如果政府可以推出「綠電版」的實價登錄,相信會對企業決策有幫助,「有了透明的價格,大家不用擔心買貴,交易量自然會上來!」

最近,另一個讓全台用電大戶揪心的事,還有環境部宣布明年初開徵碳費、2025年要實際收費,未來費率還將漸進式調高。儘管目前費率尚未公布,不過,不少業者估算時,都還是以先前環境部委外調查建議的每噸10美元,預估未來碳費。

一家近期參加環境部說明會的用電大戶說,其實過去幾年的減碳支出,早就超越未來一年可能要繳的碳費,每家公司耐受度不同,環境部打算針對不同行業的既定排放量,算一個開徵前三年的排放平均值做基準量。有的人就抱怨,為什麼這個行業減碳要求這麼高,那個行業低;還有這三年剛好籠罩在不正常的新冠疫情期間,有人生意突然大好,有人大壞,這樣的基準客觀嗎?

的確,一碗水很難端平,尤其此刻正處能源轉型關鍵期,不論傳統電價,還是綠電價格,都與碳費環環相扣,深刻影響企業行為。

2023年台電自發與購入電力發電成本
2023年台電自發與購入電力發電成本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銀髮居住正義/推動市場化 避免世代對立
下一篇
銀髮居住正義/應對超高齡 普及「識老教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