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話題系列加開第二季!
空降接班可以嗎?老員工難溝通該怎麼辦?
12位傑出企業二代,揭開繼承者們面臨的三大試煉與四套解答劇本!


不再通知

工業電腦沒電扇散熱能用嗎?它從烘碗機開始試、13年後Uber、NVIDIA都買單,營收飆逾百倍

提要

工業電腦沒電扇散熱能用嗎?宸曜創始團隊從烘碗機開始試、13年後Uber、輝達都買單,營收飆逾百倍

本文共1996字

今周刊 撰文‧譚偉晟

在工業電腦領域,過往追求穩定至上的思惟,設計上的革新甚少出現。但在面對邊緣運算、AI的發展,工業電腦市場出現轉變,讓產業新兵也能開闢新商機。

在追求穩定作業的工業電腦領域,如何以創新抓住新商機?預計在10月興櫃轉上櫃的宸曜科技,靠著做不一樣的設計,以及應用優先的思惟,如今搭上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需要邊緣運算、在機房外設置工業電腦的需求與商機。

包含輝達(NVIDIA)、Google、百度等科技大廠,宸曜直接與間接的終端客戶數超過千家。「在戶外做影像辨識,或是放在車上做各種應用都可以。」宸曜董事長高明和指出,憑藉「無風扇」的專利設計,讓宸曜從2010年創業以來,幾乎沒有對手。

這也使得宸曜的成長,從2011年不到千萬的營收,在去年營收突破12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能在研華、樺漢等大廠盤據下,取得競爭實力,是宸曜鎖定從應用出發,以及做「客製化標準品」的兩個重要策略。

耐溫從50度升到70度

涵蓋9成應用

時間回到2010年,6位從凌華科技離開、決定攜手創業的創始成員,決定把機會放在當時不受重視的無風扇電腦。宸曜科技產品事業處副總經理倪浩然說明,為避免高溫造成工業電腦的效能下降,傳統的作法都是以風扇來解熱。

然而,風扇卻又是工業電腦最容易故障的部分。「無風扇能大幅提高可靠性。」倪浩然說明,若從平均故障間隔來看,有風扇的工業電腦約為4到8萬小時,但無風扇能提升到12萬小時以上。

因此,儘管當時無風扇工業電腦並非顯學,但宸曜團隊在思考差異化優勢的前提下,決定以此為創業起點。「一開始也很辛苦,我們都是用烘碗機做測試。」高明和說的,是產品需要進行高、低溫設計,創業初期缺乏資金的狀況下,只能先用烘碗機做高溫測試,低溫測試則放進冰箱,邊做邊改。

「花了9個月時間,開發完成。」高明和回憶,當時第一版的無風扇工業電腦,散熱效能與研華等同業當時的產品差異不大,因此又開發第二個版本,讓高溫上限從攝氏50度提升到70度。

「除了像飛機跟火箭需要到(耐高溫)85度以上的操作溫度,70度幾乎能涵蓋9成的應用。」倪浩然舉例,宸曜在中東有應用於戶外電子看板的產品,「在沙漠裡,完全沒有遮蔽。」

對於無法耐受高溫的工業電腦而言,經常是會熱到當機、無法運作,這卻是宸曜得以展現優勢之處。

宸曜產品問世後,很快迎來客戶。2011年4月,產品才剛放上官網不久,高明和在展會上認識了加拿大的影像軟體大廠Matrox,「他們有(軟體)推廣上的困擾,因為大部分採用有風扇的工業電腦,可靠性大約只有一年半。」

選定應用開發標準品

客戶省開發費

對Matrox而言,選擇宸曜的價值,不僅是減少客戶廠內設備維修的狀況,還能改善開發成本。高明和說明,與一般業界針對特定應用做客製化開發的方式不同,宸曜是先選定應用,然後針對該應用開發標準品,藉此替客戶省下客製化的開發費用。

這讓宸曜與Matrox合作之後,愈來愈多的客戶找上門,2015年更搭上Uber地圖車的應用需求。高明和解釋,這類客戶為了處理圖資,「以前只能買電競筆電用,但車子跑2、30公里,電競筆電就會當機。」宸曜的無風扇工業電腦,恰巧滿足客戶的需要。

這成為宸曜跨入車用的起點,隔年更把高效能的繪圖晶片(GPU)放進工業電腦,與輝達展開合作。「我們有個專利設計,可以讓輝達的GPU解熱。」高明和回憶,最初內建輝達商用GPU的產品,「輝達看到,就問『(內建GPU的工業電腦)可以穩定嗎』?」直到9個月後通過認證,輝達有了信心,便將宸曜的產品推薦給更多客戶。

不斷增加的客戶基礎,是宸曜成長的根本。然而,今年以來工業電腦產業,隨著景氣的下修而同步衰退。元富投顧分析師蕭淑君指出,目前除了網通類產品,可望隨著庫存調整而漸入佳境,工業電腦市場仍普遍遭遇逆風。宸曜今年前8個月營收,就年減逾16%。

對此高明和仍是樂觀,鎖定AI邊緣運算與嚴苛環境的應用,宸曜正持續朝新市場拓展。特別是AI應用,AI新創大猩猩科技的資深總監陳德仁說明,愈來愈多的AI裝置需要走出機房,面對高溫、甚至無風的環境,而這正是宸曜擅長的領域。

「像我們就有進入到半導體的天車系統,跟封測大廠有合作。」高明和指出,過去穩定優先的工業電腦市場,正隨著AI等應用驅動的高效能需求,讓宸曜站穩了絕佳的發展位置。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第1次意識自己和別人很不同,是剛進北一女的時候...一個工人的女兒:我們無法決定人設但能決定未來

商界大佬被兒子逼寫遺囑,光財產明細就寫了快10頁A4紙「遺產留給他,他才願意照顧我的晚年」

在公用事業待了30年,他卻能在52歲和妻子攢6千萬淨資產提早退休:父母讓我們唯一繼承的是知識

別用「老了」催眠自己,53歲媽斜槓無印良品兼差去!從打掃員變網店麻豆:50後的好命自己定義

屏東明揚工廠爆炸給企業的一堂課:化學品管理對ESG的重要性,GRI403做對了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今周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專注掌握國內外財經脈動、深度報導產業趨勢、推動台灣進步,備受各界肯定。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采威國際推一站式雙轉型雲服務 打國際盃搶商機
下一篇
封測夥伴力挺 Amkor計畫投資20億美元 亞利桑那蓋廠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