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9字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今天下午在第三季法說會指出,全球碳定價競賽必將無可避免,當歐盟、美國、中國大陸及我國都陸續推動碳定價制度,針對國外高碳排產品包括進口水泥、鋼鐵、石化等產品進到台灣市場,都必須收取跨國界碳關稅,才符合公平性,也更能保障國內真正用力減碳企業的權益,要不然會對國內的產業造成不公平的競爭。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在法說會中表示,歐盟CBAM碳邊境機制(俗稱碳關稅)已經開始試行,確保歐洲內部的減碳努力,不會因為其他市場碳排較高的商品進到歐洲而受到削弱;美國國會推動的Prove It Act證明碳排法案,也將要求所有貿易夥伴包括台灣,提供產品碳排數據,計算平均碳排,接著徵收碳費;大陸全國碳交易市場2024年要納入更多行業,促進碳排放減少的市場化機制,台灣也將在2024年開徵碳費。
張安平認為,如果未來的碳費制度吻合使用者付費以及公平兩項原則,台泥當然支持收取碳費,而且認為台泥的減碳、低碳作為,將會具備更高競爭力。
張安平指出,使用者付費是應該的,當然要看政府未來40天之內對碳費徵收有更清楚的方案,但如果台灣的水泥、鋼鐵、石化等產品未來出口時要付出碳費或碳稅,希望政府從明年1月1日起,也應該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1條的條文精神,針對進口台灣的高碳排產品,例如水泥、鋼鐵、石化產品,都必須收取跨國界碳關稅,這才符合公平性,更能保障國內真正用力減碳企業的權益,要不然會對國內的產業造成不公平的競爭。
台泥也表示,若任由高碳排的水泥進口台灣,卻不收取碳關稅,無疑是放任進口產品的碳洩漏,不利全球減碳。
他表示,就像政府向台灣企業收取碳費一樣,進口業者必須出具第三方認證的碳足跡憑據,也就是所有進口水泥等高碳排產品,必須要有第三方碳足跡認證,要不然政府至少應該用最基本的稅率,對這些進口產品收取碳關稅,譬如水泥的碳關稅,大概可以用全球平均一公噸有900公斤碳排來計算。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未來環境部到底要怎麼做這件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