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41字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國科會電力學門、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今(1)日共同舉辦「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以「電力供需挑戰與創新」為主軸,邀請產官學研共商電力永續議題。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目前正在杜拜舉行,首次檢核「巴黎協定」8年來200國的氣候行動成果。面對極端氣候,各國尋求電力穩定與減碳需求的解方刻不容緩,為強化電力系統穩定性,國際間包括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積極導入創新科技,使電力產業成為新興高科技產業。
今天的研討會邀請到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台達電技術長蔡文蔭、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台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等重量級產官學研與會。
研討會中,專家們分享推動電力永續議題,例如,訂定能源策略時,可透過「整合資源規劃」,提出可靠、靈活且成本合理的做法,來擬定整體電力供需發展,以及當有用電大量需求時,應積極導入「電力承載順序」的觀念,從提升能源效率、需量反應、分散式能源來進行電力的調度、尋找解方。
鄭文燦指出,電力是高科技產業,台灣有半導體、綠電、電動車及許多電子雲端技術,若能把這些產業技術加乘在一起,是未來最需要的,也是台灣的優勢。台灣應該要把能源轉型作為契機,加快轉型速度,才能對世界有更多的貢獻。
曾文生以「推動電力產業成為高科技產業」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隨著新能源及新科技導入,電力產業已非傳統電業公司專屬,企業乃至於家戶都能是電力產銷者。
其中,能源樞紐(Energy Hub)為未來能源產業圖像。曾文生表示,發展Energy Hub有利於將電力轉型為高科技產業,帶動無窮市場商機。行政院已於2019年發布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預估2019年起至2030年累計將可創造1141億元直接效益,台電也已開啟十年期5645億元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強化電網韌性、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並能配合智慧化的需求面管理,確保供電穩定,進而讓電力產業成為高科技產業中的翹楚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面對減碳趨勢,電力業必須打破以往仰賴電業機構為主的供電方式,需以整合資源思維,同時規劃供給與需求端需求,善用分散能源及虛擬電廠,更希望透過「草根運動」的精神,引導策略方向,由民眾自發性建立正確用電觀念與行為,才能達到全民共識與投入,並在轉型路上,積極培養電力產業跨領域「T型人才」。
為此,工研院設立「電網學校」,並攜手產學研成立「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嘉勉優秀學子、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也設立「劉書勝紀念獎」表揚傑出在職青年,期盼透過兩個獎項,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