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17字
文/游筱燕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6月12日,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宣布退休,交棒給一手栽培的經營團隊,但是他開創突破精神永遠成為台灣紡織界的典範。
被稱為「機能布之父」的洪鎮海,出身苗栗農家,原本是染整廠學徒,一九七7年與3位友人共同籌資50萬元創立儒鴻。由於重視研發與技術創新,每年可提供超過3千種新布料,同時成立打樣中心,每天能提供超過150款新樣衣。47年來,儒鴻不僅年年獲利,躋身紡織股王,更是全亞洲第一大彈性及機能布種製造廠。
儒鴻改變紡織業既有生產模式,運用垂直整合生產供應鏈,提供客戶從布料到成衣製作的「一站式購足」服務,國際客戶包括Nike、Under Armour、Lululemon等。儒鴻以台灣總部為研發創新中心,生產基地分布台灣、越南、柬埔寨等地;儘管在海外設立成衣廠,但最關鍵的祕密武器「機能布」廠仍根留台灣。
2015年,工研院授證洪鎮海為新科院士;2018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在頒發「科技管理獎」給洪鎮海。工研院曾透露,洪鎮海早在1970年代末,衣服還沒有彈性前,就投入彈性纖維研發,連機台都自行開發,Nike在台灣買的第一塊彈性布就是儒鴻生產。
不斷研發找藍海 任用新人拚行銷
早年,台灣連彈性布料機台都沒有,洪鎮海一年飛5趟日本偷偷參考類似機器,回台自己改造,但是製程中先織布再染,總有摺痕,也霧霧的,他靈機一動,何不先染色紗再織布?「一念之間,就創新出來了,厚度、彈性、手感完全都不一樣。」1982年研發成功,1985年順利生產,開啟與Nike的合作至今。
《財訊》雙週刊指出,1991年,洪鎮海堅持成立研發中心與檢驗中心。他認為,儒鴻不能按照紡織業習性一成不變,應該要主動開發布種讓客戶來選擇,至於檢驗中心,能做到符合國際標準的品質控管,對客戶也有保障。同年Adidas主動找上儒鴻;2000年則隨著Lululemon壯大。儒鴻的彈性針織布搭著運動成衣市場起飛,成功推升集團動能,更帶動台灣整體紡織業往運動彈性機能方向發展。
洪鎮海始終相信,產品要能擺脫紅海市場才有競爭力,所以要不斷創新;而有了厲害產品,也要搭配卓越的行銷力,所以他總是大膽任用年輕人,尤其是猶如一張白紙的社會新鮮人最有創意,也最能跳脫框架。
有別於傳統產業思維,洪鎮海傳賢不傳子,他認為既然上市,公司就是市場大眾的,要讓有實力的人接班。這次交棒,儘管兒子洪瑞廷也名列十三位董事梯隊,但最後是由他栽培的專業經理人副董事長王樹文出任董座。他說:「我們這次十三位董事有七個是博士,團隊很強我才要趕快退;原本六年前就打算要退,碰上疫情大家希望我能幫忙瞻前顧後。」
洪鎮海回首超過50年的紡織生涯,他打趣地對《財訊》採訪團隊說:「自從有了工廠,人的一生就是黑白的,沒完沒了,永遠產能不足。」聽起來是洪鎮海甜蜜的負荷。沒有他,全球超過7成的機能衣服飾布料生產代工,就不會落腳台灣了。
延伸閱讀:
科科科技IPO破局,到底哪裡出錯?台灣證券史首見 公司與承銷商兩敗俱傷...
霸氣魏哲家 為何敢向客戶大膽喊漲?一場記者會,揭開台積電股價易漲難跌的祕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