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19字
美國聯準會(Fed)鷹氣逼人,9月再度升息3碼,是今年來第5次升息、累計升息12碼。對於本次Fed升息循環能否實現經濟軟著陸(soft landing)引發議論。中央銀行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如此緊俏的勞動市場,前所未見,誠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所言.「Fed需要良好的技巧與一些運氣,方能實現經濟軟著陸。」
美國經濟究竟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hard landing),成為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不確定因素;9月22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由勞動市場發展觀察美國經濟軟著陸之可能性」報告指出,當前美國強勁的勞動市場,提供美國Fed續積極緊縮貨幣重要支撐,此次Fed升息循環能否實現將通膨率降至2%目標,而失業率僅小幅上揚的經濟軟著陸,勞動市場發展情勢倍顯重要。
央行指出,今年3月以來,Fed為穩定物價而積極緊縮貨幣,美國經濟景氣有降溫跡象,惟勞動市場景氣仍強勁。央行解釋,「貝弗里奇曲線」為描繪職缺率與失業率的負向關係;與疫情前相較,貝弗里奇曲線已大幅向右外移,顯示勞動市場媒合效率下降。另外,今年7月職缺率達6.9%,失業率則居3.5%之低點,位於曲線之最左上方,若以職缺率/失業率表達勞動市場緊俏程度,目前緊俏程度達1.97(6.9/3.5=1.97);而每位失業者約可得到2個職缺機會,顯示美國勞動市場非常緊俏。
美國兩大智庫PIIE 與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實證研究指出,由於貝弗里奇曲線已外移,根據歷史資料設算,職缺率下降時,失業率必然大幅上升,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機率不高;惟Fed理事Waller等研究認為,未來轉職情況將趨緩,若職缺媒合效率未再惡化且企業未大幅裁員,失業率可能僅小幅上升,有機會實現經濟軟著陸。然而,如此緊俏的勞動市場,前所未見,誠如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所言,Fed需要良好的技巧與一些運氣,方能實現經濟軟著陸,理論推導的樂觀情境,亦不無可能,值得持續關注。
以史為鑒,1970年代以來,Fed升息循環後,美國失業率多大幅上揚。1977~1981年,Fed主席伏克爾(Pual Volcker)強力緊縮貨幣,抑制當時美國一度高逾14%之通膨率,最多調升聯邦資金利率至19%,雖成功抑制通膨,失業率卻大幅上揚致經濟衰退;伏克爾衝擊(Volcker Shock)為美國經濟硬著陸的代表。
1990年代網際網路興起,帶動投資與消費榮景,1994年初Fed調升聯邦資金利率,成功防止經濟過熱,而失業率仍持續下降,為少數的經濟軟著陸範例。今年3月以來,Fed為穩定物價而積極緊縮貨幣,美國經濟景氣有降溫跡象,不過反映勞動市場榮枯的趨勢指數居歷史高位,當前勞動市場非常緊俏,未來能否實現經濟軟著陸,仍未有共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