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邀請您體驗經濟日報App,享受最即時的財經推播,重要訊息不漏接。10/15 前登入App,再抽「7-11千元商品卡」,快來下載吧!

離活動結束 最後倒數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學者蔡家龍:各方同謀助壽險業脫困

本文共108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即時報導

靜宜大學會研所教授蔡家龍今(6)日發表「各方同謀助壽險業脫困」的文章,提醒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手段爭議大、效力有疑義,幫助壽險業淨值脫困的方式很多、金管會保險局也夠專業,何妨放慢腳步,比較利弊得失,找出各界都能接受的方案。

以下為蔡家龍的文章全文內容:

壽險業者為挽救淨值轉負危機,逕自決定將金融資產重分類,金管會保險局超高效率開會火速通過,對此本人深感不解,尤其負責翻譯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報(IFRS)的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應該有所堅持。

長期以來,為避免公允價值波動對損益表產生影響,壽險公司多將債券投資列在會計科目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即公允價值變動應認列為其他綜合損益,反映在股東權益中,不致對當期淨利及每股盈餘產生衝擊。

近來美國屢屢升息而導致債券價格劇跌,雖無涉企業損益表但已大大影響淨值,對於行業特性負債比率一向偏高的壽險公司而言,數以兆計的金融資產價格一往下跌,淨值有轉負的憂慮,業者為解救災難,決定將其重分類到另個會計科目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無須對公允價值變動做任何評價,不影響公司損益與淨值。

IFRS9明文規定,企業僅於改變其管理金融資產的經營模式時,始應依公報A部分4.1.1 至 4.1.4 段的規定,重分類所有受影響的金融資產,該項重分類應自重分類日起推延適用。

然而,該號公報B部分第4.4.1 段規定,僅於企業開始或停止進行對其營運具重大性之活動時,始將發生企業之經營模式變動,例如:企業取得、處分或終止業務項目。

B部分4.4.2 載明,重分類日定義乃次一報導期間首日,亦即,企業經營模式目的變動,須於重分類之日前生效。

例如:若甲公司於 2 月 15 日,決定終止其個人抵押貸款業務,須以4 月 1 日做為重分類日(非公發公司則為次年1月1日),倘第4季決定要改變經營模式,重分類日為明年1月1日。

另外,B部分4.4.3指出,下列情況並非經營模式之變動:

(a)與特定金融資產有關之意圖變動(即使於市場狀況有重大變動之情況下)。

(b)金融資產之特定市場暫時消失。

(c)於企業具不同經營模式之部門間移轉金融資產。

前述很明顯說出美國政府升息而導致債券市價的劇跌,「非屬」金融資產管理的經營模式變動。

金管會或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打算用利率上彈幅度超過ICS(國際保險資本標準)對利率風險的加壓幅度,屬於ICS定義的極端情境等為理由,做為符合IFRS9有關金融資產重分類的立論,此等解釋似已違反IFRS 9揭示的「並非經營模式之變動」。

金管會或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若強推解釋,其效力如何?是否反倒埋下更多爭議,必須慎思。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金管會打強心針:台股今年上漲17% 主要亞股僅次日本
下一篇
股匯債收益增加、升息效應助攻 國銀前八月賺3,458億 獲利創新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