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6字
聯卡中心今宣布,以「區塊鏈身分識別系統及區塊鏈身分識別方法」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提出發明專利申請,順利在11月取得發明專利。可望簡化民眾輸入帳號密碼的繁瑣流程之外,也提供於網路3D驗證時不再需要輸入OTP簡訊密碼,降低被偽冒或詐騙的機會,也進而減少各金融機構發送簡訊的成本。
聯卡中心表示,藉由產學合作模式,與國立政治大學陳恭教授合作「以區塊鏈技術實作身分驗證之可行性」案,運用區塊鏈技術強化FIDO機制,並取得發明專利。運用最新獲准的發明專利建制的「聯卡中心FIDO區塊鏈平台」,利用雙重公私鑰加密機制加上FIDO生物特徵識別,並結合全球性認證的以太坊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技術,平台同時具備了「匿名性」及「不可否認性」兩大特色,一方面避免外部使用者獲取個資,另一方面則也保有所有身分驗證紀錄,避免被駭客修改或刪除偽冒資料。
聯卡中心舉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零接觸的數位金融服務需求大幅增加,消費頻率增加的同時,遭偽冒或詐騙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聯卡中心FIDO區塊鏈平台」除了簡化民眾輸入帳號密碼的繁瑣流程之外,也提供於網路3D驗證時不再需要輸入OTP簡訊密碼,降低被偽冒或詐騙的機會,也進而減少各金融機構發送簡訊的成本。
聯卡中心指出,該專利具備不可篡改的特性,且所有作業皆在FIDO結合區塊鏈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演算法運行,兼顧安全及便利;為擴大創新專利技術應用範疇並擴增電子化支付應用場景,聯卡中心規劃未來與各金融機構攜手,依據規定完成客戶身分核驗後,各金融機構即可於符合訊息隱密性、完整性及來源辨識性之安全設計下透過「聯卡中心FIDO區塊鏈平台」強化FIDO機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