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金融業前11月罰單僅2.2億元 創近四年新低

本文共86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據金管會到2022年11月底統計,銀行業、證券期貨業(含上市櫃公司、公發公司等)、保險業等3大業者總罰鍰金額為2億2,002萬元,料全年將創四年新低,其中以證券投信期貨業合計罰鍰僅2008萬元、年減44%,減幅最大。

金管會2022年全年罰鍰的預算目標是2.91億元,今年到11月底開出2億2002萬元,目標達成率僅76%,離年底僅剩一個月,一般認為,全年恐難超過3億元,創2019年來四年低點。

近年金管會對金融三業(含上市櫃公司)罰鍰金額屢創新高,從2017年僅2.67億元、2018年略降到1.98億元後,2019年爆出數十件理專A錢案後,當年總罰鍰金額就衝破3億元、2020年更達3億2,613萬元,2021年進一步攀升到3億3,434萬元,2022年到11月底,罰鍰僅2.2億元。

日前年底前的潛在兩大罰案,包括國泰世華銀ATM當機案、壽險業重分類延遲公告案,今年全年應確定無法達成預算目標;另據了解,防疫險缺失可能會到明年首季再處理。

據金管會統計,若單看金融三業,2022年到11月底「罰單王」換人坐,從上半年的保險業換到銀行業,銀行業被開了19張紅單、罰鍰9712萬元,但與去年同期相較,呈現件數年增9成、罰鍰金額卻年減4.6%。

保險業59張、挨罰6670萬元次之,金額年減4成,主因是今年不如去年有單筆特別高的罰鍰案。

證券期貨投信32張、挨罰2008萬元,金額也年減4成,因去年檢查局有去查核期貨商、有較多罰鍰,但今年沒有,導致期貨商罰鍰金額年減近7成最高。

若把上市櫃公司、公發公司、內部人股權交易及會計師裁罰等加入,由證期局開出罰單件數最多、但金額則是最低,到11月底合計達204件、5640萬元(含證券期貨投信),金額年減29%。

「單一最大罰單王」以銀行業的開發金大股東干政,遭重罰2000萬元最高,其次是永豐銀勸誘客戶借錢買商品也挨罰1800萬元次之,顯示金管會今年監理重點放在嚴懲大股東干政和消費者權益保護。

合計三大金融業、及上市櫃公司,今年到11月底,金管會共開出282件、2億2002萬元,金額年減22.7%。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央行宣布連二次停止升息 下修今年GDP成長率至1.46%
下一篇
央行示警:穩定幣進入實體經濟作為支付工具 如未納管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