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月保費淨流出215億 金管會提3大證據:解約潮已趨緩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庫)
金管會。(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9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2月保費入不敷出,市場再度憂心壽險業恐陷流動性危機。金管會提三大說明滅火,一、2月保費解約量已回到去年6月水準,解約潮已趨緩,二、2月多數公司現金足夠且增加投資,現金流獲緩解,三、2月底壽險業現金和約當現金餘額1兆304億元,已脫離去年10月最嚴峻的9,180億元谷底,流動性無虞。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2022年7月到12月,連續半年出現保費入不敷出情況,主因是美元短期利率攀升,讓保戶將保單解約轉到美元定存、或是其他投資。

他話鋒一轉的說,就今年前2月來看,「這情況已經反轉了」,1月保費已轉淨流入309億元,2月雖又淨流出215億元,但2月單月保費給付(含到期給付、解約金等)約1602億元,已回到去年6月水準,顯示解約潮已趨緩。

金管會也進一步對21家壽險業做詢問,就2月來看,很多公司表明現金足夠、且投資額增加,顯示在現金流量、流動性問題都獲得緩解。

第三,今年2月底全體壽險業現金和約當現金餘額共1兆304億元、雖年減29%,但較去年10月最嚴峻的9,180億元谷底,已回升了1,124億元。

據數據顯示,去年底現金和約當現金是1兆783億元,今年2月底雖略降479億元到1兆304億元,主因是壽險業增加投資,且較去年10月低於兆元的水位,已明顯回溫。

為何去年下半年起,壽險業保費「入不敷出」?市場認為有三大原因,一、美國持續升息、推升美元定存、海外債上探5%高息,遠高於宣告利率近4%的利變壽保單,民眾自然棄保單、轉定存或海外債。

二、過去龐大儲蓄險不須再付解約金,自然解約「逐高利而居」,三、新錢流入趨緩,投資型保單因市況差、躉繳美元利變壽宣告利率也低,既不吸睛也不吸金,賣相差、買氣低,新錢自然進不來。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1月單月保費收入1,873億元、2月則降到1,387億元,同期保費給付各是1,565億元和1,602億元,換言之,2月保費淨流出215億元,並非是因保費給付大增,反而是民眾不願將錢再投入保單的「新錢」不來所致。

蔡火炎說,2月帳上現金和存款餘額4,258億元,加計約當現金共1兆304億元,壽險業握有股債券等高流動性資產6兆9,905億元,流動性資產金額可觀,顯示壽險業在流動性部分是可以因應的,外界不需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

路透:金管會將修訂壽險業避險成本機制

壽險專案壓力測試 立委緊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生成式AI風險大 永豐金總座朱士廷:對金控全體員工下兩大禁用令
下一篇
永豐金下達ChatGPT禁令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