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綠色金融論壇/BSI東北亞區總經理 蒲樹盛:抓住能源轉型商機

蒲樹盛。 記者侯永全/攝影
蒲樹盛。 記者侯永全/攝影

本文共73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中小企業淨零減碳、邁向ESG永續經營刻不容緩,BSI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昨(31)日表示,台灣的電力排碳係數目前為0.509,對比南韓0.416已經落後,而中國大陸目前雖然在0.537,但下降速度極快,屆時台灣廠商不用報價就輸了,對此,經濟部規劃訂定未來2025年電力排碳係數基準為0.424公斤CO2e/度,以面對世紀大變局。

經濟日報與華南銀行昨日共同舉辦「綠色金融 催動淨零減碳」論壇,蒲樹盛發表專題演講,題目為「中小企業淨零減碳的挑戰」。

蒲樹盛談到,「碳足跡」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各國進出口課稅的標準,他舉例,一瓶礦泉水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大約會產生180克的二氧化碳,而台北馬拉松跑完42公里,卻產生高達281克的二氧化碳,最大的排放源來自於參與活動中所有的用品,包含衣服、球鞋、飲水等,而萬金石馬拉松卻產生超過300公克的二氧化碳,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參加萬金石的人比較少,所以台灣因為人口少,但排碳大戶多,人均碳排放量是世界前五名。

蒲樹盛提到,台灣企業在淨零碳排方面,約有10%是前段班,有信心可以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在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而有70%的企業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剩下尚未有反應的20%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十年內的供應鏈洗牌浪潮中出局。

各國都在積極搶攻淨零碳排百年商機,台灣該如何因應,蒲樹盛說,第一,國際上遇到全球性風險,會利用法遵來進行規範,台灣中小企業就應該去提升自身產品、制度以符合國際法遵;第二,對進口商品碳關稅的徵收;第三,用金融手段解決環境議題,也就是所謂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可善用資金與投融資決策力,強化資訊揭露,提升金融業主動因應及掌握ESG相關風險與商機的誘因,協助金融機構支持產業,促成減碳轉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6銀行歐美商辦授信踩雷 銀行局:5公股1民營
下一篇
國票金改選前獨董行使監察權爭議未結束 獨董再發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