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171字
「妳這個人行嗎?」新任台灣金控兼台銀董事長凌忠嫄待過賦稅署,也曾出任國稅局長、國庫署長,九年前,她一頭栽進金融圈,掌舵輸銀、土銀與彰銀,如今接掌台銀,她始終是金融圈少見的銀行女董座。她回想當年從賦稅轉戰金融體系時,就常感受到周邊不時打量她能力的「每一雙眼睛」,雖不直接說出口,但已形成壓力。
不過,也就是這樣的壓力,促使她更用心投入、快速累積專業。專訪的這一天,凌忠嫄穿著一襲合身的白色西裝,在重慶南路那棟純樸古意的台銀總行受訪,從二樓辦公室走廊往下看,還可以看到午間的交易大廳,行員正與客人細聲交談,一切顯得井然有序。
殊不知,凌忠嫄剛上任的幾周,已展現她的敏銳與速度,她分頭聽取各單位業務簡報,並要大家提出有那些困難可以協助解決,她迅速抓到這家國營龍頭銀行的兩個痛點,「一個是人不夠,一個是系統太慢」。
百年銀行2大痛點 人不夠系統慢
凌忠嫄說,要做業務就要「人」,系統則可帶來效率,回頭幫到人。她提到,她在彰銀時,同仁有6,600人,台銀8,200人,看似多了1千多人,但實際盤點人力卻發現,與業務有關的可用人力是7,200人,而台銀還有很多政策性任務,像是公保業務、代理公庫業務等,都會占用人力,「我們要來研究如何突破,尤其是要為同仁請命;民營銀行會用獎金來鼓勵績效表現,只要有點鼓勵,對同仁的激勵效果是很大的!」
此外,拓展海外據點也需要人,但台銀在預算跟用人上,受限國營事業管理法規,這些法規適用所有國營事業,但金融業性質不同一般國營事業,此刻,台銀正面對37家銀行同業高度競爭,「國營事業法規的要求,會讓我們在發展上受到很多的限制,」凌忠嫄強調。
2008年台灣金控成立時,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金控公司,也是唯一的公股金控,但沒多久,就被其他民營金控超車,目前只有旗下台銀的資產、存放款市占率仍維持第一。若做跨國比較,20年前同樣具有政府持股背景的新加坡星展銀行,資產規模不如台銀,如今已超越台銀並擠進全球前百大銀行。
放眼國內外銀行強大的競爭壓力下,凌忠嫄除了要爭取突破國營事業用人限制外,她還將六路並進鞏固龍頭地位,讓台銀展翅高飛。
善用資產 讓大象會跳舞
凌忠嫄表示,不同於民營銀行具有增資、併購等經營彈性,台銀是百分之百國營行庫,受限政府預算增資有很大難度,規模擴大速度慢很多,每年只能靠盈餘轉增資,並挹注其他子公司逐漸擴大,不過,台銀擁有龐大資產等利基,未來將從幾個面向努力衝刺。
包括第一,擴大核心業務,增加中小企業授信。目前台銀對大企業及中小企業授信比重約五比五,大企業有較高的議價條件,銀行獲利相對限縮,未來若多聚焦在中小企業授信,除扶植中小企業發展外,也有助提升收益。
第二,掌握市場變化,資金做最佳配置,創造收益。凌忠嫄說,這兩年經濟、金融市場變化大,未來要隨時觀察國際市場變化,強化財務投資,像是升息時,布建債券部位,降息時,就可獲得資本利得收益。
第三,強化財富管理及個金業務。台銀過去對財管業務著墨較少,薪轉戶在這開戶卻沒有在這理財,凌忠嫄說,財務規畫是愈年輕做愈好,財管業務對銀行來說可以增加手續費收入,「幫客戶做好終身財務規畫,也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不是只著眼銀行想賺錢。」
第四,活化資產。台銀有很多資產,包括舊有房舍整理後出租,甚至古蹟也可活化,增加收益,希望未來不動產活化的收益比重可以逐年增加。
凌忠嫄表示,最近配合政策,台銀將盤點桃園火車站附近等多筆土地,提供興建社會住宅,解決社宅土地取得困難問題,希望蓋好後可以產生商業集聚效果,銀行也能進駐提供金融服務。
第五,強化數位金融。運用金融科技,提升銀行內部作業效率,也提高對客戶的服務品質,增加黏著度。
迎接AI時代,凌忠嫄也希望未來能加強AI技術的運用,她說,目標是提升對客戶服務,客服問題多元,未來若能建構好資料庫,每位客戶的問題就可以從系統快速取得答案,透過生成式AI去回答個人化問題,若無法回答時再由真人介入,這需要累積很強的資料庫。
看齊一銀、兆豐 擴大海外據點
第六,擴大海外據點,提升海外收益比重。凌忠嫄說,台銀目前在海外有11家分行、11家辦事處,海外收益占全行收益比重相對低,以去年為例,台銀海外收益比重不到15%,未來希望能逐步提高,向海外收益比重有四、五成的一銀、兆豐看齊。
她表示,國內市場發展有限,加上台商到海外發展非常多,未來將增設海外據點,隨著國內高科技廠商全球發展,銀行也要跟著走出去服務台商、創造雙贏。她細數可優先設立的據點,包括目前的11個辦事處,雖然還不能經營業務,但基本上也是跟著台商的腳步去的,像是台積電去投資的日本、美國亞利桑那州、德國。
台銀在日本福岡、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德國法蘭克福,都有辦事處,先蹲點,做市場研究跟資訊蒐集,未來就可以優先升格分行,提供台商服務。
除了台積電去的地方,還有新南向地區,都是未來布局的重點,凌忠嫄說,像是印度擁有人口紅利,我們在孟買也有蹲點,未來也可以考慮升格分行。
延伸閱讀 》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