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62字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7)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萬一出現大量資金撤離,將會採取外匯管制手段。國內匯銀人士直言,「外匯管制是很嚴厲措施」,通常要聽到這個字眼,代表市場已有金融危機的危險性,過去央行只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有過外匯管理措施,且台灣外匯存底有5,000多億美元,央行不會一下就「動大刀」。
對於央行提到外匯管制,有匯銀人士直呼「很shock(震驚)」,畢竟外匯管制是很嚴厲的手段,雖然近期外資匯出力道很強,就央行立場可以理解,但外匯管制字眼恐損及外資在台投資信心,「講白一點,外匯管制就是只准進、不准出」,恐會引起外資反感心態,對台灣投資不利。
匯銀人士說,央行要提到外匯管制字眼,通常是市場有金融風暴的危險性,前一次提到已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回顧當時,央行前總裁彭淮南關閉國內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市場,但這還稱不上資本管制,只能說是外匯管理措施。當時央行發現,外匯市場有源源不絕資金流出,關鍵在於熱錢透過境內NDF交易套利,央行關閉國內NDF市場、把炒作的洞給堵上,成功抑制熱錢炒作引發的資金外流,也讓台灣在亞洲金融風暴裡全身而退。
金融圈主管說,「我們不是資本管制國家、不可能不讓外資匯出,這影響太大了,會成為各大國際新聞的頭版頭。」,一國匯市沒有流動性會釀成巨大信心危機。
另有不具名學者說,近期台灣資金外流嚴重,但台灣資本市場進出是相對自由開放,若真的有必要動用外匯管制,有點「開倒車」,從市場經濟角度,央行可從價量等手段因應匯率貶勢。
學者也說,日圓、韓元近期也走貶,日圓貶幅已達兩成以上,韓元貶幅也大於台幣,但兩國也只有匯率干預,在外匯市場買賣,以量價調控新台幣匯率,台灣相對貶幅更低,且這波匯率貶值是國際大環境問題,「洪水要來是擋不住」,央行應只是提到外匯管制的可能性,但應不會在此時點推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