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外匯準備金提存放寬 中華信評示警副作用

新台幣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新台幣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629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秉豪/台北報導

受到今年新台幣匯率波動劇烈影響,壽險業提存外匯準備金的壓力遽增,因此金管會在考量監理需求後,決定調整外匯準備金相關注意事項,中華信評昨(27)日警告,更具彈性的外匯準備金法規可能成為台灣壽險業者的負面信用因素,且更不易從損益表中看出避險成本波動影響。

金管會16日公布調整外匯準備金相關注意事項的三大重點,分別為調整外匯準備金累積上限、新增沖抵機制及修改沖抵下限,累積上限改為前一年度國外投資淨曝險平均部位以95%信賴水準計算的一年外匯風險值,新增傳統避險成本提存(沖抵)機制,允許壽險業於避險成本相對低廉時額外提存外匯準備金、相對高昂時額外沖抵外匯準備金,下限規範則修正為前五年度平均每月固定提存金額的六倍。

中華信評昨日出具「更具彈性的外匯準備金法規可能成為台灣壽險業者的負面信用因素」報告,肯定修訂後能使台灣保險業者更有效面對匯率波動對獲利帶來的影響,但也指出,釋出更多外匯準備金抵銷避險成本及強制提存準備金基礎可能降低,代表壽險業者對外匯波動影響的緩衝能力可能變弱,換句話說,由於外匯準備金水位可能降低,因此壽險業者若忽略風管,匯率變動帶來的傷害可能會更大。

據金管會資料顯示,依現行規範計算,今年沖抵下限為458億元,但若依新規計算,沖抵下限僅138億元,差距逾三倍之多。

整體而言,中華信評認為,新修訂後的外匯準備金應注意事項,若忽略有效風險管理,可能對保險業者的信用結構造成負面影響,中華信評也強調,此份報告僅針對新規上路可能帶來的風險,並非評等行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新台幣開盤升1.8分 為30.73元
下一篇
通膨疑慮減輕 美元指數面臨下行壓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