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82字
受升息及景氣衰退疑慮衝擊,9月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遭逢亂流,出現一波無差別性的恐慌性拋售。展望10月及第4季,除持續關注景氣、通膨及聯準會政策走向之外,即將登場的企業財報也將牽動盤勢走向。
資產管理業者表示,總體經濟存在眾多不確定環境下,基建和公用事業提供的服務屬於生活必須,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中長期又可受惠於各國加速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的基建投資,短線震盪無礙中長期投資前景。
著眼標普基礎建設指數預估本益比目前已來到17.5倍、低於長期平均的20.36倍,評價面吸引力浮現,建議空手者可採分批加碼或大額定期定額策略,搭乘基建長線多頭列車。
根據FactSet預估,第3季標普500大企業獲利預估年增率為2.9%,較6月底預估的9.8%下調,將是2020年第3季以來最低增幅,就產業別來看,除能源類股獲利預估較6月底上調7.9%外,其餘類股獲利預估均遭到下調,其中公用事業類股獲利的調降幅度不到1%,相較於原物料、通訊服務和耐久財等循環類股獲利預估降幅超過一成,展現公用事業產業的防禦優勢。此外,根據彭博資訊預估,標普全球基礎建設指數在未來一年的獲利年增率預估仍有16.3%,高於全球股市6.2%獲利增幅。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國內核備15檔境內外基礎建設和公用事業產業型基金績效,近一年有五檔基金維持正報酬,其中以富蘭克林旗下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上漲12.13%、表現最佳,且該基金也是今年以來唯一一檔正報酬的基金,展現經理團隊優異的操盤績效。
財富管理中心分析,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績效勝出,主要來自經理團隊及靈活彈性的投資策略所貢獻。該基金是全球少數專注於投資上市基建股票的基建投資團隊,在併購、債務融資、股權籌資及政府監管等領域的經驗豐富。面臨歐洲能源供應危機引發政府干預風險升溫,經理團隊已提前因應並做好準備,汰弱留強並精選監管環境穩定、具備獲利和現金流量可預測性的公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