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新興亞洲 四利多撐場

提要

人口紅利外溢、解封旅遊、新經濟轉型、供應鏈轉單等商機紅火

新興亞洲示意圖。(美聯社)
新興亞洲示意圖。(美聯社)

本文共868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賢龍/台北報導

去年亞洲新興市場在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中,仍有少數國家逆勢收紅,2023年隨著全球升息接近尾聲,各國邊境陸續解禁,投信法人樂觀看待亞洲新興市場後市表現,主要具備人口紅利外溢、解封旅遊財、新經濟轉型投資及供應鏈轉移訂單等四大投資機會。

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復甦從去年第2季起就已嗅出端倪,第一金投信股票部門主管黃筱雲說,疫情趨緩、開放觀光入境限制等,包括:印度、印尼、新加坡與泰國等地經濟動能逐步恢復,此外,在原油、礦產等需求帶動開放出口、價格走穩後,雙印經常帳持續改善,扭轉貿易逆差情形。

推薦

根據日興資產管理(Nikko)統計,亞洲新興市場自2013年海外直接投資資金(FII)淨流入創高後,過去十年呈現淨流入資金規模下滑趨勢,不過,外資減碼十年後,在2022年罕見出現資金回籠現象,其中又以印尼、泰國等地資金回流現象更為顯著。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新興市場成長動能具韌性,隨著通膨高點已過,投資人將關注美國聯準會升息步伐的調整,包含美元走軟與股票風險溢酬下滑,皆是新興市場有利因素。

整體而言,通膨、戰爭或中國成長前景疑慮等已知的利空消息,對於市場產生的負面影響可能逐漸鈍化,但伴隨美元回軟與投資人轉向更高成長潛力市場,新興市場股票可望受惠資金回流效應推動2023年有所表現。

去年及明、後年的經濟成長趨勢看來,亞洲新興市場相對其他地區及經濟體,更能維持高成長。黃筱雲表示,東協地區相較於其他市場,經濟成長持穩,近三年可望維持在5%上下水準,此外,企業獲利也可望維持高增速;高盛預估,2023年亞洲新興市場如印度、菲律賓、新加坡等獲利成長率介於15%-22%,表現相對突出,亞洲國家貨幣政策與國際同步,隨升息逐步放緩,對景氣與經濟影響鈍化下,預期後續仍有獲利上修機會。

黃筱雲說,新一年度亞洲新興市場仍是中長線必要投資配置,隨全球與病毒共存、全面解封後,實體投資、貿易與消費力等,在短期內將快速復甦,而包括人口紅利、轉型經濟與訂單轉移等長線題材,仍將會持續成長及發展,現階段亞洲新興市場投資不妨搭配定期定額策略,掌握景氣沈澱期與經濟復甦回復期的獲利契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債市淘金 掌握訣竅
下一篇
股票型ETF 買氣給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