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通膨降溫、陸疫情趨緩 帶動股債齊揚

本文共2227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即時報導

美國通膨壓力持續放緩,市場認為此將有助減輕聯準會的升息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解封可望刺激經濟提前復甦,也推動市場情緒修復,1月股債同步走揚。總計1月以來台灣金管會證期局核備的989檔境外基金(股、債均含)平均上漲4.41%,其中,715檔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5.53%,257檔債券型基金平均上漲1.67%。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有望朝軟著陸方向邁進,加以中國大陸春節假期旅遊人潮和收入大幅恢復,為中國大陸經濟復甦開啟好彩頭,金兔年開紅盤全球股市有望延續樂觀氛圍,惟短線仍需關注本週聯準會利率會議,建議投資策略如下:(1)核心配置:以採取靈活配置的美國平衡型基金為核心;(2)股票配置三路並進:美國史坦普500指數站回4,000點大關並突破年線壓力,技術面有轉強跡象,但目前仍是財報季期間,消息面將牽動個股表現,建議採取多元配置策略掌握輪動契機,單筆則以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基礎建設、公用事業產業及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並透過大額定期定額策略參與生技及科技產業創新商機,而中國大陸經濟重啟及三月兩會題材有利中國及新興亞股春季躁動行情,積極者可分批進場。(3)防禦配置增持高評級債券:因應景氣下行風險及債券殖利率墊高後的收益機會,而俄烏情勢似有再度升溫跡象,建議依照個人風險屬性增持適合的債券型基金,首選側重高評級債的精選收益複合債或全球債券型基金。

推薦

主要股票暨產業型基金:中國大陸疫情趨緩提振大中華股市;聯準會可望轉鴿激勵科技和黃金基金

中國大陸疾控中心稱本輪疫情即將接近尾聲,在疫情趨緩下,春節期間的旅遊盛況再現,市場預期後續中國大陸經濟可望穩步復甦,也刺激資金重回陸股,大中華股票基金近月上漲10.75%,表現居冠,而在陸股帶動下,亞洲股票、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也有8.18%、7.73%的漲幅,不過,同為亞股之一的印度股市表現居末,近月下跌3.2%,原因可能是受到資金排擠效應影響。在產業方面,對利率敏感的科技、黃金基金近月表現位居前兩名,分別上漲10.43%、9.36%,因為在美國通膨持續滑落下,市場期待聯準會貨幣政策立場可望由鷹轉鴿,不過,隨市場風險情緒回升,公用事業、醫療基金等防禦型產業表現落後,分別下跌3.81%、1.54%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隨中國大陸多地城市的疫情降溫,市場已經看到中國大陸內需在春節期間出現復甦跡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可望較預期更早開始,而由於中國大陸家計單位在2022年嚴格封控期間累積了大量超額儲蓄,若消費信心能逐步修復並釋放出被壓抑的需求,經濟動能可望更加強勁,加上更多房地產支持措施出台、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偏寬鬆,也有助刺激新一輪資金回流,而中國大陸股市表現穩健也可望讓亞洲股市、新興市場股市雨露均霑。

富蘭克林坦伯頓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黎邁祺表示,確認了多個有助中國大陸市場復甦的正面催化因素,包含動態清零政策放鬆、監管環境不會進一步收緊,在各方面都看到了對前景相對樂觀的理由,而與政府長期目標契合的領域能為投資人帶來重大機遇,如許多消費品和服務尚未充分涵蓋一些二三線城市,共同富裕政策可能會擴大可支配收入的整體規模和為社會福利提供支持。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認為,新興市場2023年獲利成長有望復甦,中國大陸則扮演領頭羊角色。依據市場普遍預期,評估獲利成長幅度接近15%,不過,就短期來看,中國大陸獲利動能可能仍會相對疲軟,獲利復甦的時點將在2023年底,儘管如此,新興市場獲利修正的回升預示未來獲利前景改善,同時也是布局股票較佳的時點。

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在全球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基礎建設產業在許多領域都扮演關鍵角色,將迎來數十年的成長週期。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是美國史上最重要的氣候立法,預期將加速產業轉型,預估2050年之前全球發電量將是現在的兩倍以上,需要大量增加各種發電及電力傳輸基礎建設投資,而歐洲綠色新政也持續推動替代能源、輸電網路管線升級和提高能源效率等發展。

主要債券及平衡型基金:美元續疲刺激新興市場債回升

隨歐洲天然氣價格降至俄烏戰爭前的水準,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可望提前復甦、歐洲經濟表現穩健,歐洲非投資等級債基金在1月大漲3.01%,連三個月表現最佳。新興市場債券是另一個普遍表現不錯的債種,儘管聯準會仍將持續升息,但美元仍維持低位,並未重啟漲勢,有助修復投資人對新興市場債券的信心,帶動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和當地貨幣債券基金分別上漲2.28%、2.79%。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隨觸發通膨的因素由能源轉向房市與薪資等更為黏著的因子,預期即便通膨可能因供給面瓶頸緩解而觸頂,相較於過去的經濟循環,本波物價仍將處於相對高檔,使得通膨前景仍具挑戰。當前多數央行以對抗通膨為唯一目標,並接受為抑制通膨可能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雖然面對政策快速收緊使風險性資產承壓,預期一旦緊縮政策有所緩解,股債資產的負相關性將回復正常化,債券可望重拾抵禦風險功能。

富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經理人桑娜.德賽(Sonal Desai)表示,隨市場的預期利率朝高峰值靠近,將開啟2023年債市的多頭行情。團隊預估2023年通膨雖會滑落,但很難快速降至2%目標內,因此利率可能仍將維持在高檔一段時間,美國經濟陷入輕度衰退的風險提高,因此建議債市配置可靠攏於投資級債以防禦經濟風險,且短期內仍以低存續期間債券、管控利率風險為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公債、投資等級債 資金流入
下一篇
金融利空淡化 美股伺機介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