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安永全球CEO展望調查 衰退情形恐比2008金融危機嚴重

本文共1473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姿穎/台北即時報導

安永進行「全球CEO展望脈動調查」,高達98%企業執行長認為2023年將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供應鏈中斷及新冠病毒疫情不確定性等情況造成經濟衰退,但在預期經濟衰退可能持續的時間及嚴重程度上卻毫無共識,也顯示2023年全球商業環境上充滿不確定性。

此次調查全球1,200位企業執行長對未來前景、挑戰和機會的看法,顯示他們對自己潛在市場的前景也存在分歧。48%受訪執行長預估全球經濟將放緩;55%擔心這波經濟衰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恐怕比2008至2010年間的全球金融危機更嚴重;53%受訪執行長們認為其資深領導團隊,大多缺乏在這般不確定、震盪的低迷時期管理企業的經驗。

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公司總經理何淑芬表示,「2023年的商業環境不確定性較高,全球大集團和企業準備好啟動更大規模的分拆行動,對臺灣企業來說是一個相當好的機會,臺灣企業在此趨勢下可取得關鍵性技術和尋找下一個成長動能。雖然在地緣政治危機下,外國企業到臺灣大規模投資併購不像過去蓬勃,但臺灣企業在今年起開始出現機會,是投資和獲得成長動能的好時機。而對國外賣方企業而言,臺灣參與國外的投資競標上,是個值得信賴的交易方。」

限制性監管等議題 首度取代疫情影響 成為改變投資計畫關鍵因素

自2020 年(首次全球CEO展望脈動調查)以來,限制性監管、貿易和投資政策 (28) 首次取代新冠病毒疫情相關問題 (19),成為受訪者改變投資計畫的關鍵原因。由於加劇的地緣政治挑戰,97%受訪者改變原先規劃的投資策略,44%延遲計畫,32%直接停止原先規劃的投資。

調查問到未來業務成長的最大風險因素?32%受訪者認為是貨幣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資金成本的增加;另有32%執行長仍認為是新冠病毒疫情的不確定性,但相較 2022 年 10 月的 43%相比,相關憂慮已逐漸消退。

2023年上半年將啟動大規模分拆 有利企業尋找成長動能

儘管對前景發展悲觀,但執行長們正在尋找能獲得競爭優勢的機會。在未來12個月,89%訪者表示仍將進行交易,46%計畫進行併購,58%計畫合資或策略聯盟,34%計畫撤資行動。

買方主要著眼於投資創建期業務來增強現有投資組合、獲取新人才或建立新業務平臺,33%受訪者認為這是未來半年內的關鍵行動,一旦有機會就會發展更大規模的交易。資產出售方面,2023年上半年併購市場可能出現更大規模的交易,各企業都準備好啟動更大規模的分拆行動。

企業投資永續發展及人才 視為成長途徑

為了變得更強大及更具競爭力,39%受訪者計畫增加投資永續發展,包括淨零排放、其他環境和社會優先事項,作為策略和產品的核心;36%計畫增加對人才的投資,包括工作福利和技能發展;70%受訪者認為,靈活、遠端工作對於減少員工流失和吸引新人才至關重要。

何淑芬指出,ESG逐漸受到重視,也成為企業在併購上考量的要點之一,建議臺灣企業將ESG納入其企業策略中。安永也提出2023年對執行長的5個關鍵考量因素:

一、超前部署潛在風險:執行長們需應用假設情景進行規劃,瞭解業務未來的不同可能性,因應各種結果制定計畫。

二、持續總體評估:執行長們應就目前的業務、營運、投資組合和生態系統等各個面向分析,評估能否迅速做出購買等決策。

三、展望未來:執行長們傾向管理短期可能發生的複雜性和挑戰情況,但更需要關注長期的成長機會。

四、貼近客戶:在動盪的時刻,無論是投資新技術,或是持續滿足日新月異的ESG期望,應加強堅持關注消費者。

五、更加大膽:由過去經驗得知,若在經濟衰退時,執行長們可以投資在日後的能力上,一旦經濟好轉時,將會有無窮獲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簽定,國發會回應了
下一篇
新光金大戰 吳東進夜訪台新國師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