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MSCI:亞太區三大行業 面臨較高生物多樣性風險

本文共64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即時報導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9日進入自然與生物多樣性主題日,加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TNFD)於9月首度正式發布「自然相關風險管理和披露框架」後,企業和投資人對於如何衡量與報告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興趣增加。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發表最新研究,評估亞太區企業所面臨的生物多樣性風險。

關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MSCI ESG 和氣候研究部分析師 Jurgita Balaisyte 強調,對於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亞太地區而言,到本世紀末,東南亞地區多達 42% 的物種可能消失,其中至少一半更可能在全球範圍面臨滅絕。

Balaisyte強調,自然損失加速,將導致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高達 63%的亞太地區GDP(約19兆美元) 將面臨風險,這一比例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Balaisyte指出,與氣候變遷一樣,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帶來生存風險和重大經濟風險,並可能顯現在公司和投資組合層面。投資人和企業應盡早衡量並管理此類風險,否則可能需要面對營運風險日益增加、因政策轉變帶來的訴訟和監管風險、以及在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訊揭露和報告層面臨更大壓力。

MSCI發現,有在生態敏感區營運的指數成份股公司中,10%的企業從事可能直接影響大自然的活動,這些企業主要從事於原物料、日常消費品、能源、工業和公用事業。

MSCI統計,超過四分之一的原物料和能源企業因用地和排放有害物質而更有可能擾亂或影響生物多樣性。在淡水消耗量較大的日常消費品行業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在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重大意義的地區營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全球資金移往中國大陸 恒生科技指數「漲」聲響起
下一篇
復華中國5G 利多加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