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花大錢住小宅成趨勢?北市高價小宅交易量創新高

本文共882字

經濟日報 記者朱曼寧/台北即時報導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統計實價登錄,2022年台北市高價小宅交易量高達388件,創歷史新高,若與2019年相較,短短3年就大增268件,成長幅度超過兩倍。觀察北市各行政區高價小宅交易量,以大安區交易最熱絡,交易件數178件,佔全市高價小宅交易總量的46%左右,其後分別是中正區71件、信義區54件。

東森房屋仁愛加盟店店長王威翔表示,前幾年在全球QE、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中美貿易戰等諸多因素的帶動下,市場上的熱錢規模空前盛大,股匯市表現亮眼,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很多民眾都取消了出國旅行等高消費活動,不少人乾脆把存下來的錢投入房地產市場。

以台北市來說,精華區的小宅產品具有入手門檻低、生活機能成熟、交通便利等優點,抗跌保值性極佳,無論買來自住或投資置產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因此最近幾年許多購屋民眾都開始把目光瞄準蛋黃區的小宅產品,致使此類物件交易量能快速升溫。

王威翔表示,大安區可謂是台北市「精華中的精華」,隨著區內土地資源愈來愈稀缺,大安區的房價居高難下,目前大安區內新建小宅的成交單價基本都落在每坪110~130萬元上下,即使是屋齡較高的中古小宅也差不多要每坪85~110萬元上下。

觀察在大安區購置小宅產品的客群,王威翔說,主要分為兩類人,第一類是企業中高階主管或科技新貴,小坪數物件的總價相對不高,普遍落在2000萬元以內,部分套房產品甚至低至900~1300萬元上下,民眾可以用較少的購屋款買到大安區的黃金門牌,享受蛋黃區的生活機能。

第二類為給子女在學區設籍的家長,大安區坐擁師大附中、光復國小等多個明星學區,目前這些明星學區周邊的小宅產品單價普遍都要3位數起跳。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提醒,購屋民眾在入手前還有兩件事需要留意,首先,現在很多新建小宅都採用飯店式管理,公設比相對較高,再扣除車位面積後,實際使用面積將會大幅縮水,空間規劃不如一般住家。

再者,很多銀行都會把面積低於15坪的住宅視為不易轉手物件,導致貸款條件相對苛刻,因此建議購屋民眾在入手小宅前,還是要盡量選擇鄰近捷運站、基礎機能完善、地段精華的物件,這類物件流通性更高,取得的貸款成數自然也比較好。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資料來源/東森房屋
資料來源/東森房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大陸建設今年推案衝322億 廖淳森:新法難撼動新建案價格
下一篇
接待中心變身「好喔」網美餐廳 容拓再推「蜜境」茶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