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竹北市普發紓困金合理合宜?

新竹縣竹北市因市庫結餘近50億元,12日決定以紓困金名義普發6,000元給設籍在當地的市民。本報資料照
新竹縣竹北市因市庫結餘近50億元,12日決定以紓困金名義普發6,000元給設籍在當地的市民。本報資料照

本文共1398字

經濟日報 社論

新竹縣竹北市因市庫結餘近50億元,12日決定以紓困金名義普發6,000元給設籍在當地的市民。這引爆當日853人趕緊遷戶移入,且有一戶遷入八人。隔日媒體也傳出新竹市58家準公托業者中的20家,因中央政府將準公共托育人員的薪資,由去年每月2.8萬元提高到今年每月3萬元,而決定今年不續約。這兩起發生在新竹的事件,牽涉到地方政府常面對的兩個問題:財政收入應挹注那些事務支出,以及如何與民間合作來完成地方政府關心的事務。財政學原理對此兩問題提供了指引,值得地方政府參考。

首先,地方政府發放紓困金不符合超徵稅收優先償債的財政學原則。近來各地方政府稅收,因經濟情勢優於預期而有超徵情形。財政學原理指出,地方政府的稅基宜不易移動以及不易受景氣影響。因此,多數國家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和人民的財產,包括土地、房屋、汽車及遺產等相關,而我國亦不例外。過去幾年地方政府稅收超徵,主要反映房地產交易熱絡超乎預期。

推薦

然而,即使如此,絕大多數縣市仍因公共投資以及社福支出增加,而出現財政短絀的現象。例如,新北市的歲入決算雖由2019年的43.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5.5億元,但到2021年的短絀仍達100多億元。因此,地方政府宜將超徵稅收償還負債;若無負債,也宜將超徵稅收規劃成未來投資在地方公共財的資金來源。

其次,地方政府發放紓困金不符社會福利支出宜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的原則。理想的中央及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是希望地方政府能以提供公共財的方式相互競爭。地方政府若能多提供公園、捷運、雙語學校及減碳環境等優質的公共財,則房價會跟著上漲,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也因而會跟著增加。如此一來,民眾就可以「用腳投票」去選擇施政較優的地方政府。

另一方面,財政學原理也指出,中央政府宜擔負所得重分配的責任。因此,中央政府宜統籌規劃社會福利事務,並提供全國一致性的給付標準。這是因為若地方政府競相加碼社福支出,則彼此會陷入一個「囚犯困境」賽局的結果;換言之,彼此加碼將差不多的錢退還給當地居民,民眾仍會選擇居住在原處。不過,地方政府分配給公共財的支出卻因而遭到排擠。

最後,地方政府宜以教育券(voucher)取代準公共托嬰中心的管制方式。目前參加準公托的業者,必須遵守政府所定的規範,而將嬰兒送到這些託嬰中心的家長,則可獲得現金補助。相對於公家托育機構,民間托育機構可提供較有彈性的托育時間及方式。

因此,民間托育機構在規劃全職及部分工時人員的配置以及薪資制度,會較公家托育機構有彈性。當政府強制準公托機構必須比照公托機構,將專業人員薪資每月薪資從2.8萬元提升至3萬元時,此彈性即蕩然無存。

為了讓民眾仍能以物美價廉的方式,享受民間托育機構的服務,可以借用經濟學家傅利曼在1955年所提出教育券的點子。他認為,政府可將想補助學生的金額,以教育券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可繳交此教育券給其選擇就讀的公、私立學校,而學校可拿此教育券變現。如此一來,除可增加學生就讀私立學校的誘因外,也可迫使公立學校提升教學品質,以免流失學生。同樣地,提供教育券給有托育需求的家長在公、私立托育機構中擇一,也可產生類似良性競爭的結果。

綜上所述,地方政府以討好選民的方式發放現金,可能讓地方政府陷入公共財提供不足的惡性競爭結果。而地方政府在目前人口結構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下,所增加對幼兒及老人提供的服務,也不宜過度規範既有的民間業者,以至於破壞原先存在的市場機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矽谷銀行破產對金融業的啟示
下一篇
兩岸經貿 九二共識一線牽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