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96字
新任財政部長莊翠雲15日首度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被問到願景時,她說要強化財政韌性、嚴守財政紀律;相關法令與稅制通盤檢討、與時俱進;與年輕人感受相關的議題,財政部會在居住正義、社宅政策等方面,給予協助。她也提出未來一年的施政三重點,包括控管好債務,執行歲入,財政有餘裕時優先還債,減少舉債;積極推動權證避險降稅,並落實促參2.0。
由於莊翠雲是財政部有史以來第一位地政背景出身掌領全國財政業務,各界都非常關注她能否很快進入狀況,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財政及租稅政策。然而她提出的上述施政三重點,只能算是「業務清單」,並非當前急務,以致流於細微末節而不夠宏觀,使得願景淪為空談。更未展現地政專業在財稅領域大有可為的企圖心,對於相對陌生的稅制議題儘量迴避,因而拿不出具前瞻性和高度的政策內涵。
首先,莊部長所指的強化財政韌性和財政紀律,雖然具體宣示要良好控管債務、執行歲入,財政有餘裕時優先還債,減少舉債。問題是,過去六年蔡政府已經編列了五個特別預算,最近又來個疫後特別預算,幾乎都把歷年總預算超徵的稅收,全部挪用在大多非緊急用途上,以致於需另外舉債支應。
各界難免質疑,財政部管得動來自高層或其他部會動輒數千億的特別預算嗎?稅收超徵是否屬於良好的「執行歲入」方式?效益不明,連基隆捷運都搞不定的前瞻建設是否該好好檢討?近年來一般預算和疫後特別預算,動輒撥補數千億於勞、健保和台電虧損,違反財政紀律,財政部有適時、適度表達反對嗎?
其次,落實促參法2.0,只是針對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的「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後續提出相關配套子法法制作業而已。雖然政府聲稱有擴大促參案源範疇、引進國際常見之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降低民間投資風險及履約爭議調解等特色,但重要性並不能和財政部的核心業務租稅政策相提並論,竟然也列為施政重點,實在匪夷所思。
社會各界最期待的,也是最值得深入檢視的,就是莊部長所說的「通盤檢討稅制」方面,尤其是她說願意在居住正義、社宅政策等方面,給予「協助」。可惜的是,除了房屋稅條例修正案,為遏止房東分割避稅,原本住家用房屋現值若低於10萬元,可免徵房屋稅,修法後限制自然人在三戶以內,同時排除法人適用,以及延長節能家電退貨物稅優惠的貨物稅條例修法之外,實質有意義的稅制改革,可謂一片空白。
尤其是,莊部長公開表態力推金管部門和證券業力推的「權證避險降稅」,當作「通盤檢討稅制」的本業之一,卻毫無和她「地政專業」相關的、有助於促進居住正義,讓年輕人「買得起」、「租得起」或「租得到」的房產稅改革方案,也未對當前稅制無助於縮小貧富差距的缺失,提出改進之道,國產署也沒有具體的協助提供社會住宅措施,因此所宣示的願景變得有點「口惠而實不至」。
總之,莊部長的財委會報告,雖是初試啼聲,但願景沒有具體政策支持,也沒有發揮她在地政專業的貢獻,並不符合廣大納稅人和年輕人的期待,確實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建議財政部將對話的角度轉向納稅人,不要一再強調要落實行政院「溫暖堅韌」價值這種官式八股,應盤點當前稅制的缺失,並提出能具體實現居住正義、社會公平的租稅政策或改革措施,才能符合各界的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