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非核家園大政方針 出現轉機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1323字

經濟日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在回答大學生提問時表示,政府相關單位正在研擬已停機的核電機組在緊急狀況時重新啟用的可能性,這個談話明顯與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主張不同。賴清德同時兼任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該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今年稍早也發表類似的談話,兩人先後對核電廠延役提出方向相近的政策主張,代表在後蔡政府時代,我國有可能走上新的能源發展道路。

七年前蔡英文總統就職時,提出了2025非核,天然氣、燃煤與綠能分占50%、30%與20%的能源轉型路徑,七年過去,即便還沒到2025年,後者的承諾已確定跳票,2025還要不要繼續執行非核家園,成為2024總統候選人的必考題。目前三黨的總統參選人都沒有明確的反對核能,國民黨與民眾黨的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與柯文哲,都認為現有的能源配比必須重新檢視,賴清德把核能視為備援選項,也跟蔡總統2025非核家園主張有一定差距。

撇開核電對於選票影響的政治因素,核電對當前台灣的各項發展仍有幫助,產業界尤其關注。首先,在俄烏戰爭後,能源波動與供給安全成為各國思考的重點,我國50%供電仰賴進口天然氣,風險極大,核能擁有價格與供應上的優勢,這也是為何多國推動核電廠延役,芬蘭甚至讓新的核電廠上線發電,考量的都是能源供應與價格因素。

第二個核能重新回到各國選項的原因是減碳。為應對氣候變遷,多國都訂出了嚴苛的減碳目標,若要在2030年達成,核能變成可行的配套方案,這也是為何歐盟有條件視核能為綠能,因為核能可以作為實現零碳前的過渡選項。

回過頭來看台灣,核能議題在國內可以有多個層次的討論,興建全新的核電廠與核四廠商轉,這兩者在國內都有極高的爭議,數年內成功推動的機會不高。但在現有核電廠的延役上,國人支持的比例明顯較高,技術上與投資上也不如前兩者的難度高,這也是賴、童先後提出核電廠延役的可能原因。

從技術面來看,核一、核二與核三要延役並不困難,尤其是目前還在運轉中的核三。核一與核二延役的主要困難是用過燃料棒的儲存空間不足,這在國外已有成熟的處理技術,國內無法推動主要仍是政治問題。另外,雖然核一、核二與核三均已超過申請延役的法定期限,但這可以靠修法等方式克服。賴清德所提的現有核電廠在緊急時啟動,其實就是不讓核電廠實質除役,而是透過動態維護方式,讓核電廠在必要時可重新恢復發電。

核一廠因為發電功率與廠區腹地較小,過去並非台電推動核電廠延役的首選,核二與核三若能克服法規上的限制,要安全執行延役十年、甚至20年,技術上的困難與經費上都不高,且兩座核電廠一北一南,若能推動重啟與延役,除了能增加供電韌性與降低發電成本,對區域供電穩定也會有實質幫助。目前我國綠能發展仍未達標,氫能發展尚未起步,核電仍可在供電上扮演一定角色。

在經歷過福島核災的反核浪潮後,全球都開始重新檢視使用核能的可能性,台灣要兼顧供電穩定、電價與減碳,適度讓現有核電廠延役確是一個選項。只不過,核能在台灣往往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必須要有縝密的溝通,才能找到一個可實踐的路徑。賴清德口中的「以備不時之需」,可能需要數年的準備才能成真,若全民有共識要有限度的讓現有的核電廠延役,從政府到台電都必須動起來準備,光靠嘴巴說說,必然無法實現產業界期盼的能源安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馬習二會對兩岸經貿的意義
下一篇
​壽險業嚴謹監理 確有必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