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47字
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近日在電動車上,展開激烈的競爭。大陸電動車工業發展最早,在國內市場扶持之下,開始大量外銷,但最大的市場歐盟,對大陸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美國則早在川普時代已經徵收27%關稅,先把大陸電動車擋下來,希望扶持自己的產業,可是由於汽車工人的罷工,勢必將遲緩美國電動車工業的發展。
中國大陸一直想在汽車產業,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但汽車內燃機技術非常複雜,中國做不出夠格的發動機、變速箱,而電動車門檻比較低,大陸看到這個機會,憑藉著國內市場,以大量補貼把電動車產業培養起來。
大陸自2009年就開始對汽車產業補助,一輛10萬人民幣的汽車,中國政府就補助了6萬人民幣,據調查,從2016年到2022年,國家補助電動車金額高達570億美元。目前製造汽車電池的寧德時代,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2023年比亞迪售出140萬輛純電動車,比特斯拉多了50萬輛,而特斯拉電動車還有一半在中國生產。
2021年中國電動車僅占歐盟市場的2%,目前歐盟則成為中國電動車出口的最大市場,占了歐盟8%的市場,預估2030年達到30%。才剛剛結束的慕尼黑車展,幾乎一半的參展商都是中國製造商。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擔心歐洲電動車產業,將被中國消滅,於印度新德里召開G20峰會上,向中國總理李強表達了歐盟的擔憂。但李強只表示,希望歐盟為中國提供一個非歧視的環境,並願意在潔淨能源與綠色金融上與歐盟加強合作。
既然中方沒有積極的回應,馮德萊恩13日就在歐洲議會中發表歐盟情勢年度咨文,宣布將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預計從原物料、電池價格、低利貸款、廉價土地供應等各方面進行,將在第九個月課徵臨時關稅,第13個月課徵最終關稅,課徵對象不只是中國品牌,還包括在中國生產非中國品牌如特斯拉、寶馬、雷諾等,如果歐洲議會不同意課徵反補貼稅的決定,必須要有55%會員國和65%歐盟人口的支持,要推翻此決議將相當困難。
不過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勢必引起中共對歐洲出口產品,例如德國汽車及其它產品進行反向報復,將發生貿易戰,由於歐盟出口大陸的金額少於大陸對歐盟的出口,若要升高報復,歐盟不見得有利。
目前歐盟內部是分歧的,德法出現不同立場,對中國進行反補貼調查,比較可能傷到德國企業。德國汽車工業近三分之一在中國銷售,而電池等原材料和零部件很多都從中國採購,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擔心中方「反制」,並聲稱歐盟的正式調查必須考慮到整體利益,以及中國的回應。
目前針對電動車進口關稅,歐盟只有10%,調查後可能升至20%,而美國則高達27%,雖然擋住了中國電動車的傾銷,但是並沒有替美國的電動車發展,爭取到更多時間。
根據美國去年《通膨削減法案》和2021年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中的計畫,拜登政府為投資電動車廠提供慷慨的財政激勵措施,希望車廠能夠盡快往電動車生產轉型。但是電動車廠如特斯拉,所創造的許多就業機會,並非工會會員,其中一些工作的工資還遠低於工會水平,而且隨著往電動車的加速轉型,老舊工廠及其工人職位可能不保;福特CEO去年就表示,生產電動車所需的勞動力將少40%。
這引發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近15萬名成員的大罷工,對於向來站在勞工這邊的民主黨,在明年總統大選年的壓力之下,恐怕很難不站在汽車工人這邊,換句話說,美國電動車的發展勢必會受到拖延。
這場下個世代的產業大戰,已經箭在弦上,中國大陸拔得頭籌,台灣有不少供應鏈業者,受惠獲利,但是在歐盟祭出反補貼調查,以及美國汽車業罷工的影響下,如何持續發展壯大,要謹慎因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