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38字
近年來,鋰電池電動車輛受到世人矚目,不論是電動轎車、電動巴士、電動超跑,推陳出新,讓人目不暇給。眾所周知,特斯拉是鋰電池純電動車的先驅,初期占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最近兩年受到比亞迪等低價競爭威脅,特斯拉開始推出Model Y系列平價車款。
不過,近年來最受到媒體與車迷注目的是:特斯拉在2019年亮相的防彈皮卡(Cybertruck)。這款連衝鋒槍都射不穿的皮卡受到熱烈歡迎,訂單累積到150萬,但是四年過去了,特斯拉迄今未能解決生產問題,車迷們仍在癡癡地等待。
特斯拉受到的挫折不僅於此,傳聞通用汽車將買斷特斯拉藉以生產Model Y一體鑄造技術供應商TEI,阻止特斯拉以低成本造車壟斷市場。
最近另外一則受到消費者關注的是: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批准了由加州新創公司Alef Aeronautics開發的Model A陸空兩用空中計程車,這個車款在空中時速可達320km/h,由紐約曼哈頓到甘迺迪機場只需七分鐘,該公司表示,Model A空中計程車將於2025年商用上市。
不容小覷的是來自中國的比亞迪,其所推出的夢幻車款,今年在慕尼黑及東京車展大放異彩,受到國際消費者的好評。比亞迪採用的是車海戰術,從20萬到100萬人民幣車型都有,根據市場調查公司估計,比亞迪電動車銷售數量可望超越特斯拉,成為世界最大鋰電池純電動車的新霸主。
比亞迪平價電動車問世,對於汽車發源地的歐洲,造成極大之威脅。歐盟執委會日前宣布,將調查比亞迪是否接受政府補貼,如果調查屬實,將課以高額進口關稅。
繼比亞迪之後,中國手機品牌商小米幾周前宣布,小米電動車將於明年上市。總裁雷軍創業時曾經說過:「當颱風來時,豬都可以飛上天。」除了比亞迪、小米,中國進軍鋰電池純電動車市場的玩家,還有蔚來、理想、小鵬等,在眾星拱月的情勢下,中國新能源車的產業供應鏈已經漸趨完整。
在美國,除了傳統車廠福特、通用力拚特斯拉之外,製造運動型多用途車、皮卡及貨車的Rivian,是由亞馬遜等投資,其所生產的貨車亦提供給亞馬遜車隊使用。由兩位美籍華人創建,股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公共基金,專攻高階電動車市場的Lucid Motors等,也是躍躍欲試的品牌廠商。
甚至市場傳言,不是汽車廠牌的蘋果、谷歌、亞馬遜,都將於近期切入電動車市場。
當然,世界知名傳統車廠:豐田、福斯、賓士、BMW、奧迪、韓國現代汽車等,也都積極進軍此一市場,先後推出各式各樣的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以防止新創電動車廠侵蝕國際巨大市場。
其實,傳統車廠與新創電動車廠各有優勢與短處。傳統車廠了解許多造車工藝,並且擁有全面鋪蓋的零組件供應鏈、銷售與維修據點,一旦研發製造出新型電動車,上市迅速。新創車廠則可擺脫車款設計慣性,推出令人驚豔的全新體驗,但缺點是布建據點需要大量資源,除非銷售數量達到經濟規模,否則很難獲利。
發展電動車事業的重要關鍵包括:電池品質與穩定度、一體鑄造大量降低成本、大範圍布建銷售通路與建構完整的生產供應鏈等。
看到世界鋰電池電動車的百花齊放,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繼PC、伺服器、手機之後,一個龐大的市場即將興起。憂的是電動車市場已有太多的廠商進入,早期的高報酬藍海已變成紅海,台灣企業面對的競爭不言可喻。
針對這個激烈競爭的鋰電動車市場,台灣有三項選擇:一是迅速卡占關鍵零組件角色(電池管理系統、駕駛輔助系統、印刷電路板、車用晶片等)、次為爭取為蘋果、谷歌等品牌代工生產,最後是採取跳蛙策略直接研發氫能源電動車,爭取2035年後的長期市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