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66字
最近幾則焦點新聞交雜出地緣政治深刻的面貌,值得我們重新檢視地緣政治風險。首先是美國膠著的總統大選,在主要國家都引發關切。曝光機大廠ASML最近公布2024年Q3業績,其淨訂單量只有26.3億歐元,遠低於市場所預期的53.9億歐元,導致ASML股價當日重挫。
台積電(2330)在今年7月宣稱他們現在已是「Foundry 2.0」,營業範圍包括封裝、測試、光罩等領域,而媒體報導的焦點主要放在反壟斷的意涵。另外,美國商務部最近也關注台積電是否直接或間接為華為提供代工服務。這些因素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地緣政治的結構性因素。
有人將美中貿易戰和科技戰推論為「冷戰2.0」,但是「冷戰1.0」和「冷戰2.0」有本質上的差異。「冷戰1.0」主要是基於國際政治對壘和軍事對抗的因素,而對壘雙方的經濟與產業原本就各自分立發展。若將當前的情勢視為「冷戰2.0」,主要動機是強國的領先優勢之爭和經濟安全等因素,在經濟與產業方面,則因經歷全球化後,需要在「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下逐步裂解,台灣相關產業將深受影響而難以置身事外。
尤其,美國不僅關切領先優勢之爭,也重視自身的經濟和供應鏈韌性,在2023年11月成立了總統層級的「白宮供應鏈韌性委員會」,宣布強化美國供應鏈措施,九大重點措施中包括:解決供應鏈集中問題和消除影響國家安全的供應鏈缺口;這些因素或多或少涉及台灣。因此,美國的對中國脫鉤和「去風險化」也逐步外擴,涉及到相關盟國。
美國的「長臂管轄權」和策略性競爭固然一開始主要劍指中國,但是也可能憑藉其特定技術和市場的頂層優勢,有意無意地揮向盟國相關的產業和廠商。藉此我們可以理解,台積電對外宣稱現在已是「Foundry 2.0」,實質有其產業生態系和技術發展的邏輯因素,可稱之為先進製程的整合解決方案,但台積電對外訴求比較偏向於擺出避其鋒銳的姿態。
因美中科技戰和地緣政治衝擊,「韌性」也成為許多經濟和公共政策的關鍵字。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13所發表的「2013年全球風險:風險因應網絡的一項倡議」中,對「韌性」提出了廣為引用的觀點。WEF認為「韌性」體現在:應對突發意外事件的5R能力,包括:一、耐受能力(Robustness):可吸收、承受衝擊;二、備載能力(Redundancy):有餘裕產能或備載系統;三、彈性調適能力:彈性調適和因應;四、即時回應能力(Response):回應速度;五、恢復力(Recovery):可恢復的程度。這觀點反映出全球供應網絡的脆弱性前例多僅限於特定地區、產業自主調控回應解決,如大地震、洪水、新冠疫情產生的斷鏈風險。但近來「韌性」已升級為國家層次安全議題,其內涵也隨之改變,從因應突發事件轉變為應對國際地緣政治之結構因素。
因此,經濟安全與經濟韌性目前已較著重於中長期性質的結構因素,產生質變,投射出新的應對方向。WEF和之前的觀點比較偏重於因應突發事件,如大地震、洪水、疫情所產生的局部封城,在產業層面的應對方式主要是:掌握供應鏈透明度、異地備援、多源採購模式、產品設計模組化等。相對地,經濟韌性目前主要體現在應對國際地緣政治之結構因素,如大國衝突、國家安全、供應鏈集中度,乃至淨零碳排,產生新的經濟韌性課題。
例如,因應美中等大國科技衝突,其他國家業者要避免「踩地雷」,企業決策須可能要加強瞭解你的客戶(KYC)、瞭解產品內容及去向(Know Your Product)、瞭解供應鏈。另外,產業在關鍵領域也須因市場制宜,形成區隔化的供應鏈,或有效因應產品架構、技術標準、供應鏈體系之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