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成立碳交易平台 要加快腳步

風電示意圖。(彭博資訊)
風電示意圖。(彭博資訊)

本文共1395字

經濟日報 李沃牆

為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並與國際接軌及合作,蔡英文總統日昨指示有關單位,應儘快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或碳權交易所)。持平而論,台灣碳權市場發展一直裹足不前,希冀邁開大步。進一步言之,碳市場主要包括碳權交易市場(Emission Trade System, ETS)及課徵碳稅(Carbon Tax)二種。碳權是碳交易的基本單位,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碳排情況,會用不同的方法制定出可供交易的碳權單位。

全球碳市場及碳交易平台主要集中在歐盟、英國、中國大陸、韓國、紐西蘭,以及美國加州主導的西部氣候倡議和東北部的區域溫室氣體減排行動。根據世界銀行發布《2022年度碳定價趨勢與現況報告》(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2)中指出,目前全球共有68個碳定價工具(CPI)正在運行。其中,分別有36個碳稅(Carbon Tax),以及32個排放交易體系(ETS),並且至少有30國家或區域設置碳權交易所。全球碳定價機制收入在2021年增加近60%,金額約840億美元,去年增加至947億美元,而歐盟占其中的八成七。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於2005年啟動,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國參與的排放權交易體系,希冀實現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下降55%的目標。目前,EU ETS所管制的溫室氣體涵蓋了歐洲逾40%的排放量(約16億噸)。除此,歐洲議會甫於今年4月18日通過多項改革歐盟氣候政策的法案,包括修改碳交易市場機制,提高歐洲汙染成本。還批准全球首創的碳進口稅(也稱碳關稅),自2026年起對進口歐盟的高碳排商品課徵碳稅,這也是國際首度將氣候規範納入全球貿易規則。另為汽車和建築物使用燃料的碳排放,擬於2027年開闢全新的碳交易市場。

中國大陸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始於2021年初,共覆蓋了發電行業2,225個實體,年排放量約為40億噸二氧化碳,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隨著碳市場覆蓋範圍將逐步擴大,中國大陸碳市場在去年的交易額總計5.52億美元,預估2030年累計交易金額可望達到150億美元。

此外,北京綠色交易所於今年2月4日啟動,主要深耕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服務政府及企業。目前已積累了2,000多家會員單位,各類產品成交量超1億噸。不僅已成為領先的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和綠色低碳服務平台,還開發完成全國統一的自願減排註冊登記和交易系統。

國發會於去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推出12項關鍵策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以及公正轉型。《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2月三讀通過之後,明年起徵收碳費,同時也賦予成立「碳權交易所」法源基礎。

雖然台灣碳權市場規模不大,但設立碳權交易平台可通過實施排放配額和交易機制,鼓勵企業和組織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再者,透過市場化機制,鼓勵企業減排和技術創新,進而減少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透過公開的市場交易更可促進碳權價格的形成和碳市場及低碳經濟的發展。最終藉由國際碳市場互連機制,實現碳排放配額的跨境交易,以達到淨零排碳目標。因此,建議跨部門合作,參酌國際主要國家碳定價及交易機制經驗,衡酌國情,加快碳交易平台腳步。(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

上一篇
讓青年真正安心成家
下一篇
數據變現三部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