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11字
2023第二十六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112年3月28日-30日在俄羅斯莫斯科Cosmos酒店展覽中心舉行,俄羅斯聯邦等各地區發明人於莫斯科現場參與,海外參展者以線上參與。
本屆來自台灣,俄羅斯,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埃及,韓國,泰國,印尼,中國等共27個國家,超過600多個創新發明產品展出。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於2010年,首次帶領台灣代表團參加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台灣代表團一躍成為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裡最耀眼也最重要的代表團,每年都表現出色,獨領風騒。
大會主席 Mr.Dmitry Zezyulin特別在開幕致詞表示,CIIS Taiwan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是台灣唯一代表,更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合作歷史悠久的重要夥伴,十分感謝中華創新發明學會長期以來的鼎力支持。
中華創新發明學執行長吳智堯也在致詞中時表示,CIIS Taiwan自2010起每年組團參加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一直以來都是所有參展代表團中,參加件數最多、素質最佳的代表團,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將持續把台灣最多、最好的創新發明帶到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促進國際交流,讓創新發明的種子在國際裡持續成長茁壯。
而此次台灣代表團也不負眾望,繳出好成績。
而由龍華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蕭瑞昌副教授、觀音高中林振清校長、林仟弘及陳婉縈老師帶領兩校學生翁紹翔與彭于庭,以作品「碳捕捉發電裝置」獲得金牌獎。
該發明「碳捕捉發電裝置」,除了碳捕捉之外,也利用碳捕捉技術形成能發電的電池及能自動循環反覆來吸收二氧化碳與放電,以達到「減碳」和「發電」的目的,符合SDGs 第7 項潔淨能源議題。
該發明裝置所產生的副產品碳酸鈉,因具有防火與耐高溫的特性,能作為綠建築材料,符合循環經濟重視資源再利用、降低浪費、減少廢棄物等原則,讓每項資源的副產品,都能進入新的循環,成為新的原料,資源共生,進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本發明「碳捕捉發電裝置」,目前也已申請台灣發明專利。
正修科技大學電子系施松村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謝凱生副院長團隊,共同發明作品「醫師診間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及方法」,榮獲金牌獎。
該系統主要是應用於醫院門診診間,可依據診間醫生與病患語音對話資料,產生醫生的醫囑資訊及病患的自述資訊,進而組成醫用句型結構及病患自述句型結構並儲存於醫療歷史資料庫。
同時可依據醫囑內容與醫療歷史資料庫中病患的生理資訊進行比對,當比對出異常醫囑時可即時產生提示訊息。其目的在於可自動執行中英文音檔判斷,並藉由健康狀態提醒、藥物適應性提醒,增加醫師看診速度並減少病患的病症及生理狀態的錯誤判斷。
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老師傅首僖與陳靖瑜、王喻萱師生團隊,以「智慧型助眠穿戴裝置」作品,獲得金牌獎的肯定。
智慧型助眠穿戴裝置是一款「輔助使用者調整睡眠品質」的穿戴式產品,該產品以舒適柔軟的眼罩材質製成,能根據不同頭型大小作調整。
內部整合睡眠品質偵測設備、骨傳導技術、心律偵測儀等智慧功能,且能夠過手機APP進行控制,讓使用者輕鬆紀錄自己的睡眠狀態與休憩品質,達到助眠的功效。
採用震動及聲音傳導方式喚醒睡眠中的使用者,以溫和且讓身體產生共鳴的方式,將使用戶自然喚醒,改善睡眠質量。該項產品適用於長時間的睡眠,以及短時間的休憩片刻。
這次同樣獲得金牌的還有,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與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及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陳靜茹、陳榮宗以及洪若彬等團隊,共同研發的「無人飛行載具結合人工智慧應用於農耕地景辨識」,集光環能開發公司的「雙轉動軸向承載裝置及其追日型太陽能裝置」,以及葡萄王生技所研發的「有效對抗流感病毒H1N1的益生菌組合物」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