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19字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蔚為風潮。111年,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推動「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鼓勵高等教育的資源投入跨領域、跨學門的創新研究。藉由科技藝術的創意實踐,一方面,提昇前瞻議題的研究發想與創作能量,另一方面,反思科技對生活產生的影響與效應。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研究所,分別以「未來布袋戲」、「異自然」為研究議題,獲得計畫補助。為展示計畫執行的現階段成果,並與其他研究計畫互相學習,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獲補助的「無人機」計畫,共同舉辦「異質共生」聯展,展期從今年6月1日至7月5日,地點為陽明交大藝文空間,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
「異自然」計畫目標為運用資通訊、人機互動、人工智慧、數學與電腦運算等技術,結合空間設計、工業設計、生態設計等理念,創作探討自然與環境議題的作品。透過聲音重組、感知觸覺、熱力溫度、氣囊探索、菌根網路等現象,使科技幻化為自然,攪動人對自然的想像。一般而言,人造與自然被視為對立的二元。若將科技做為融合的手段,則自然、科技、人文社會之間的關係可被置於一元的結構下重新思考。在未來,科技將可能發展到無形地遍佈與融合於生存環境中。對異於自然的「自然化」階段,科技藝術創作將可提供反思與啟發想像。
「無人機」計畫目標在於科技藝術的跨領域整合,以前瞻科技探討各種表演的未來形式。將自行開發的第三代無人機應用於藝術創作,呈現即時互動的人機關係,涉及無人機搭載雷射的新發明、無人機與人互動的即時演算、新型態定位技術、群飛避碰演算法等最新研究成果。在作品中,觀眾可控制雷射色彩,展示雷射、無人機、觀眾的空間變化關係。雷射光束無法觸碰,對其質量的想像將是無形與輕盈的。只有透過色彩,雷射光束才能被感知到變化軌跡。對應光束的變化,觀眾將無意識地變換無人機所偵測到的座標位置,雷射、無人機、觀眾三者將呈現出定位演算、即時對峙、周旋、牽制的互動表演。
【展覽資訊】
展期:2023 / 6/01 (四) ~ 7 / 05(三)
展出地點:交大校區藝文空間
開幕式:2023/6/01(四)14:00-16:00 / 陽明交大光復校區藝文中心
展覽講座:6/02(五)上午場10:00-12:00 / 陽明交大光復校區藝文中心
6/02(五)下午場13:00-14:00 / 人三館一樓演講廳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 ~ 18:30,週六10:30~16:30(端午連假不開放)
展場地址:新竹市大學路 1001 號 陽明交通大學 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 B1 藝文空間
按讚成為藝文中心FB粉絲:NYCUArtsCenter
洽詢電話:(03)513-1233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