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北國際期貨論壇今登場 聚焦通膨與升息環境下 期貨業挑戰與因應之道

本文共2680字

經濟日報 蔡穎青

2022年國際期貨市場方經歷疫情變化,現又面對通膨與升息環境,有鑑於此,由期貨公會主辦、臺灣期貨交易所協辦的2022台北國際期貨線上論壇,以「通膨與升息環境下,期貨業之挑戰與因應之道」為主題,邀請國內外著名期貨交易所以及期貨商代表分享觀點,共吸引逾200位業界人士參與,顯見期貨業者對於此項議題的高度重視。

元富期貨總經理黃正雄(左起)、兆豐期貨總經理凌墉宏、期貨公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
元富期貨總經理黃正雄(左起)、兆豐期貨總經理凌墉宏、期貨公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周武華、期貨公會理事長陳佩君、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部經理許鈴佩、歐交所(Eurex)大中華區副總裁洪湘雅共同出席論壇。

期貨公會理事長陳佩君致詞時表示,由於今年爆發俄烏戰爭,波及原物料供給,導致通貨膨脹並且引發美國強力升息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我國現貨及期貨市場都受到衝擊,因此公會特別鎖定本次論壇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與經驗分享。

陳理事長指出,期貨市場在主管機關的開放之下,交易標的越來越多元,涵蓋了集中市場及店頭市場的交易品項;期貨交易具有多空操作的特性,若運用得宜,不但可以在當前高通膨與高利率、市況波動劇烈的環境之下規避風險、保存資產價值,可以增加收益,對交易人而言,不啻是資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期貨公會理事長陳佩君。毛洪霖/攝影。
期貨公會理事長陳佩君。毛洪霖/攝影。

陳理事長說,臺灣期貨交易所持續掛牌新商品及改革新制度,今年陸續推出半導體30期貨、航運期貨以及雙週到期的小台指期貨與台指選擇權,同時也在夜盤時段將ETF期貨納為交易商品,並且擴大動態價格穩定措施適用範圍,讓交易人有更多工具可以因應行情震盪,對期貨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助益很大。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致詞時表示,這幾年全球遭逢許多重大政經事件,經濟社會面臨不可臆測變動多端的情況,今年到10月底,期貨市場累計交易量已突破3億口,其中夜盤因避險需求持續增溫,交易量呈現逐步成長,凸顯了期貨市場避險功能的重要性。面對當前國際經濟局勢,期貨業如何因應,進而發揮期貨服務實體經濟及避險增益功能,彰顯期貨交易在金融市場影響與價值,對期貨業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黃主委進一步表示,為打造具前瞻性與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推展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金管會2020年12月訂定了資本市場藍圖,並於今年3月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另外,金管會已與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簽署瞭解備忘錄(MoU),就期交所申請ESMA認可為第三國合格集中結算機構(QCCP)建立跨國監理合作協議;並已督導期交所取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核發之QCCP暫時性認可資格,且澳洲金融機構亦可依據該國法令規範自行認定期交所為QCCP,有利吸引美國及澳洲等國際金融機構參與我國金融市場,提升國際能見度。

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致詞時表示,面對通膨與升息帶來的挑戰,期交所持續推動新商品及各項制度革新。包括推出半導體30期貨、航運期貨、推出臺指選擇權及小型臺指期貨雙週到期契約商品、開辦店頭衍生性商品集中結算業務、將ETF期貨納入夜盤交易,並將動態價格穩定措施擴大適用至電子、金融及ETF選擇權。

此外在主管機關指導下,期交所今年亦積極進行期貨業ESG基礎建設工作,包括修訂期貨商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及期貨商內控標準規範,以引導期貨商導入ESG治理;與證交所、集保結算所共同推動「證券期貨業ESG執行資訊控管系統」,提供期貨商申報平臺等。

專題演講部分,則由國、內外期貨交易所的代表分別就其觀點,探討通膨與升息對期貨市場的影響。首先由臺灣期貨交易所結算部許鈴佩經理針對「期貨與店頭市場之挑戰與契機」進行演講;接著是芝商所集團(CME Group)資深經濟分析師Erik Norland以「總體經濟之風險與市場前景」為題加以剖析;德交所集團(DBAG-Qontigo)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d'Assier則是從「衡量全球經濟及通膨風險與因應對策」分享其觀點。

許鈴佩經理表示在全球經濟變局及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下,因應交易人避險及風險管理之需求,期交所藉由商品創新、延長交易時間及國際化,提供多元交易及避險管道,迎戰通膨時代。我國期貨市場交易時間延長至19小時,幾近全天候交易,以提供市場參與者更完善的交易及避險管道。Erik Norland資深經濟分析師則是針對是否預期明年會有更多利率上調(加息)的可能性,以及2022年加息是否相當於某種貨幣緊縮的提問表達其觀點。德交所集團(DBAG-Qontigo)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d'Assier更指出經濟學家目前的共識是,美國經濟將在2023年經歷衰退,對歐元區經濟體達成了同樣的共識,歐洲通脹上周也公佈,比上月略有下降。這是通脹率的首次下降,歐洲經濟已經走上了明顯的下行道路,因此歐洲投資者認為,如果經濟放緩太多,歐洲央行將很快變得更加寬鬆。當前風險水準,風險遠高於一年前,今天風險低於一年前的唯一國家是日本。因此,回報是不可預測的,風險很高。2023年展望如果通脹數據繼續下降,這將足以使市場在上半年觸底,或者可能在第一季度觸底。各國央行的任何積極跡象表明,他們即將結束鷹派貨幣政策,並開始考慮説明經濟復甦的方法,都將開啟牛市。

另外綜合座談部分聚焦在本次研討會的主題「通膨與升息環境下,期貨業之挑戰與因應之道」,由期貨公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人,國票期貨總經理周武華主持,臺灣期交所結算部經理許鈴佩、芝商所集團資深經濟分析師Erik Norland、歐交所(Eurex)大中華區副總裁洪湘雅、元富期貨總經理黃正雄、兆豐期貨總經理凌墉宏擔任與談人。

周武華表示,期貨具有價格發現、避險操作等功能,當環境不佳,股市不好的情況下,也可以充分利用期貨多空的特性進行交易。他也請各與談人分別就2023年全球經濟走勢進行剖析,從期交所與期貨商的角度,提供相關建議給與會的從業人員參考。

黃正雄總經理建議,期貨商可引導客戶利用適合的期貨商品進行避險,並應加強風險控管,以降低客戶違約的風險,並建議期交所積極開發新商品或新業務,例如推出碳權相關避險商品。凌墉宏總經理表示,面對通膨與升息的痛,期貨業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期貨三大功能:投機、價格發現、避險,以及用法。因為交易人對期貨存在著三種認知:即「不知、不懂、不用」,這也正好是期貨業一路篳路襤褸希望將前三者轉化為「知道、懂了、會用」的未竟之業,到目前這仍然是期貨業的共同挑戰,不管有沒有通膨?有沒有升息?

期貨公會自2006年以來,每年都會針對國際及國內期貨產業發展趨勢,選定熱門話題作為論壇的主題,即便受到疫情的衝擊,仍持續以線上方式辦理,以期將這項活動打造為期貨業年度國際交流的盛事,作為期貨業先進汲取國內、外新知與經驗分享的交流平台。期貨公會表示,希望透過與會專家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進一步讓業者了解現今通膨與升息環境下面臨的商機及挑戰,藉此提升期貨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股行情擴張整理難度高 名師林鼎曜:掌握當沖心法 宜短不宜長
下一篇
富邦產險 量身打造網路投保車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