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社救修法3/低收存款門檻低 學者憂:經濟安全線難有效

本文共469字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

衛福部公告「社會救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虛擬收入規定未取消,遭民團批評有如國王的新衣,學者則預估,修法後新增納入的低收、中低收入戶戶數將相當有限。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表示,除虛擬收入外,縣市對於低收入戶儲蓄金額過低,也恐讓經濟安全線難發揮效用,建議可思考由中央統一訂出公式,納入社會救助法中。

「儲蓄是低收入戶因應風險的最佳方式,現行制度卻好像不鼓勵弱勢民眾儲蓄。」鄭麗珍表示,台灣人儲蓄金額高,在低收入戶卻設定極低的門檻,導致民眾容易超過門檻,以台北市為例,每人只要儲蓄超過15萬、四口之家超過60萬,就會被迫失去社會扶助資格,連健保補助、學費補助等也會喪失。建議由中央制定計算公式,納入社會救助法中,讓縣市政府有所依循。

另,目前社救法存在「539條款」,即依照社救法第5條第3款第9項規定,社工訪視後,經由調查可依案家實際狀況建議是否給予低收資格,但縣市政府對此多有顧慮,以不同方式要求社工增加訪視,藉此抑制社工使用539條款讓平窮民眾獲取低收資格的個案數量。不過,站在縣市政府立場,認為財務不應浪費,這也可以理解,必須取得平衡。

社會救助法相隔多年重新修法,但長期被詬病的「虛擬收入」並未刪除,此舉被民團詬病,...
社會救助法相隔多年重新修法,但長期被詬病的「虛擬收入」並未刪除,此舉被民團詬病,衛福部長期設下「社福門檻」讓需要被扶助的民眾無法受到照顧。記者林俊良/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山美穗曾為「情書」訪台 暖喊:碰到我請喊一聲
下一篇
星座理財/射手座 有升官機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