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6字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7)日表示, 台灣生醫產業發展,過去多半以治療疾病為主要訴求,隨著人口高齡化、醫療效能不彰等問題出現,傳統醫療技術已無法滿足人類健康促進,唯有透過新科技導入,帶動預防醫學的發展,才能真正促進大健康產業的進步。
經濟日報將在11月6日舉辦「2024生技論壇--健康台灣 生技新契機」,吳明賢將以「精準大健康產業的挑戰與機會」為題發表演講。本論壇由中華開發資本、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藥華醫藥、長聖國際生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訊聯生技等協辦。
吳明賢表示,近年來台灣生醫產業發展的腳步很快,但除了追求創新技術進步外,更應回歸到解決未被滿足的健康需求為核心,來探討可以做哪些事情。
當前全球醫療體系遇到最大的挑戰,包括人口高齡化、醫療效能不彰、醫護人員面臨過勞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人類受到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四大疾病威脅,高達72%病人受其影響而死亡,但這四大疾病都可以預防,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吳明賢認為,面對醫療系統性的難題,不能再用舊思維解決,科技進步帶動基因體學、多體學及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不過這些創新技術目前多半停留在基礎研究階段,如何將其用來改善病人健康,需要更多臨床轉譯的投入。
他主張,過去的醫療重心是放在治療行為,但是治療對於晚期疾病的處置效果並不理想。面對慢性病,有必要透過早期預防、早期診斷等方式,由疾病治療轉為關注亞健康和促進健康等課題。面對這些轉變,新科技的導入非常重要,當我們談論大健康產業發展時,不僅只關注疾病的治療,更要透過新科技,讓預防醫學更有效率地促進健康。
吳明賢指出,醫療與資通訊產業的結合,不能以資通訊產業的工程思維來解決問題,應從一開始就與醫療提供者或醫院合作,找出克服疾病的痛點再著手開發新產品。另外,醫療的處置若能有效導入基因體學、多體學或AI等新科技,不僅能解決醫療效能不彰的問題,民眾的健康權益也能獲得保障,醫療浪費也能獲得改善。
立即報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