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99字
網通大廠智邦(2345)(2345)近年搶進雲端資料中心交換器商機有成,2022年隨著關鍵零組件缺貨趨緩,訂單出貨順暢,全年營收達722億元,年增近三成,獲利年增逾七成,每股純益14.64元,營收、獲利雙創新高,今年400G新產品出貨將持續放量,並投入800G研發,維持技術領先,成為市場追捧焦點。
智邦本月上旬股價一度衝上317.5元,創2021年8月以來新高價,17日收盤下跌1元、收294.5元,維持高檔震盪格局。
智邦成立於1988年,由一群懷抱熱誠,並預見網路趨勢的工程師創立,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全球擁有5,484名員工,2022年總出貨量達876萬台。
2018年智邦落實所有權、經營權分離,並強化專業經理人制度,成為台灣科技業中罕見獨董過半的企業,更積極引進國際人才2020年邀請3Com前執行長馬思睿(Edgar Masri))擔任智邦集團執行長,啟動國際化轉型計畫。
智邦自許成為開放硬體網路設備領導者,為雲端資料中心、電信網路、城域乙太網路、校園/企業網路提供完整的基礎架構,打造雲端資料中心、電信、物聯網、軟體定義廣義網路等各種網路解決方案。
早年智邦以代工網通產品業務為主,主要產品為交換器,當時已掌握全球知名交換器客戶,轉型後切入白牌交換器,搶進雲端資料中心,直接供應全球各大網路客戶。
近年隨著雲端交換器需求持續擴大與升級,智邦產品出貨主力從100G開始升級,今年400G比重逐漸提升,並積極布局未來的800G。法人預估,智邦400G產品出貨占比將從去年約10%,今年可望達15%,除大型資料中心採用,企業端對於400G交換器需求也開始浮現。
智邦投入更先進的800G產品研發。智邦表示,相較於400G產品,800G難度更高,包含冷卻、散熱以及連接器等等都有技術關卡要突破,該公司已經掌握先期優勢。
因應美中貿易戰及客戶需求,智邦同步強化全球生產基地布局,2019年回台灣竹南擴產,並斥資33.4億元投資竹北AI園區,更打造南寮物流園區,要深耕台灣、開拓全球市場、與上下游廠商共同協作、打造全球共生體系為目標,將竹北AI園區定位為智邦集團全球創新中樞。
因應產能擴充需求及第三地生產計畫,智邦在越南設置生產基地,預計2022年至2026年間投入2,500萬美元,2023上半年可望投入量產。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逾6,000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