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39字
台塑四寶中的南亞(1303)(1303),第2季營運可望漸漸好,推升近期股價向上表現,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
南亞成立於1958年8月,主要業務包含塑膠加工、化工、聚酯及電子材料等四大類,為全球最大塑膠加工廠及環氧樹脂製造商、全球第三大銅箔基板製造商、全球第四大乙二醇製造商。
南亞表示,由於俄烏戰爭未歇、歐美通膨仍未落底,同時中國大陸雖然已經解封但內需也需要時間來回溫,因此第1季總體經濟面依然偏弱,預期第2季起,部分負面因素將逐步趨緩,市況可望逐季回升。
因此預計3月營收可較2月增加,但第1季因春節假期及工作天數減少,營收較去年第4季暨去年同期減少,不過,第2季營收將較第1季增加;3月和第2季營收增加,主要是因部分產業經半年多來持續調節,庫存水位已降低,後續隨中下游廠商回補庫存動作將較為積極,消費端需求亦陸續回溫,營收可望逐月成長。
化工產品則因大宗原物料行情回穩,下游產業進入需求旺季,產能利用率提高,有利銷售。其中可塑劑系列產品,因可塑劑原料上漲,在成本支撐下,行情持穩,營收增加;丙二酚整體市場因下游需求逐步復甦,帶動丙二酚行情持穩,營收增加;乙二醇(EG)銷售量增加,隨下游聚酯產業開動率提升,將支撐乙二醇價格。
聚酯產品部分,雖然第1季聚酯加工絲需求仍未好轉,品牌客戶仍以去化庫存為主,下單謹慎保守,不過,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持續提高回收製品銷量,加上聚酯棉、粒等進入旺季,及聚酯膜陸續有補庫訂單,3月暨第2季營收可增加。
至於塑膠加工產品,因年後工程復工,加上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除管制,民生消費需求逐漸熱絡,帶動一系列塑膠加工產品銷售量提升,整體營運穩定成長。
雖然面臨通膨、升息、疫情管控、俄烏戰爭、能源昂貴等不利因素干擾,但南亞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營業利益均創IFRSs合併財報以來的歷年次高表現(僅次於2021年),全年合併營收3551.83億元,年減13.72%;稅後純益321.08億元、年減60.5%;每股稅後純益(EPS)4.05元。董事會擬配發3元現金股利,若以31日收盤價77.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3.87%。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