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72字
「永光綠色化學研究論文獎」日前揭曉,得獎人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醫藥暨應用化學系博士柯卡迪(Karthick Govindan)及指導教授林韋佑、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徐琬祺及指導教授王育恒、中興大學化學系碩士沈柏儒及指導教授李進發。
中國化學會與高雄大學合辦的「2023化學年會」3月11日在高雄大學舉行,會中同步頒發「永光綠色化學研究論文獎」。
永光化學長期致力推廣綠色化學,所有廠區具體實踐「綠色化學十二項原則」,2020年起,永光資助中國化學會成立「綠色化學研究論文獎」,每年提供得獎學生每人10萬元、指導教授5萬元較高額獎金,共計50萬元經費,鼓勵大專院校化學相關系所師生,積極從事綠色化學研究,為學術與產業應用及永續環境做出貢獻。
永光化學總經理陳偉望表示,三年來,參選篇數從8篇、19篇,到今年26篇,逐年顯著增加。經評審委員依綠色化學、環境貢獻及論文創新等等八大面向評鑑,今年甄選出3篇獲獎,由永光化學總經理陳偉望頒獎表揚3位得獎人及其指導教授,肯定他們將綠色化學應用在學術研究的傑出表現。
高雄醫學大學醫藥暨應用化學系博士柯卡迪(Karthick Govindan),得獎論文為「使用扭曲的醯胺基-單碳合成子 開發新的醯胺基轉移反應合成含氮雜環分子」,由系上教授林韋佑指導。柯卡迪具強烈研究動機和良好的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班3年期間致力鑽研綠色化學,研究連續式反應設計,在著名的有機化學期刊發表8篇論文,並獲得校內與校外多項獎勵。
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徐琬祺,得獎論文為「均相水氧化分子催化劑:永續能源的未來」,由系上教授王育恒指導。徐琬祺利用雙分子鈷錯合物水氧化催化劑,實現具有更高效率的水氧化反應,驗證電化學及非貴重金屬分子催化劑可在節能、潔淨及創新能源、能源永續等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興大學化學系碩士沈柏儒,得獎論文為「藍色發光二極體促進合成磷醯基偶氮類化合物」,由系上副教授李進發指導。沈柏儒利用藍光使芳香胺化合物與磷酸酯/磷氧化物產生自由基並耦合,形成偶氮磷氧醯基化合物。由於所使用的能源相當乾淨,友善環境,符合社會對綠色化學的廣大需求。
陳偉望表示,除了在企業內積極推動綠色化學,也將持續與中國化學會合辦「綠色化學研究論文獎」 期望這每年50萬元的獎金,能像一粒粒種子,帶動學術界更多綠色化學的研究,提升產業綠色化學升級轉型的動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