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72字
現代人飲食西化、長時間久坐且沒有規律運動等習慣,造成心臟疾病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抽菸、酗酒、熬夜等,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
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表示,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心臟疾病死因超過2萬人,平均每24分鐘即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因應9月29日為一年一度的「世界心臟日」,該如何維持心臟的年輕與健康,已成為國人都應重視的課題。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趙庭興副執行長說明,心臟衰竭的病友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而導致,以全球盛行率3%來算,台灣近70萬人心已過累。一旦發生心臟衰竭,約5成病友會罹患慢性腎臟病,若是心臟衰竭合併末期腎衰竭者,則有6成以上病友1年內死亡,由此可知,心臟或腎臟只要其中一方發生病變,即會影響另一器官。為響應2022世界心臟日主題「USE HEART FOR EVERY HEART」,用心照顧每顆心,實現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趙庭興副執行長呼籲透析病友可透過雙向轉診方式,及早發現心臟問題,及早介入治療,遠離心臟衰竭威脅。
敏盛醫療體系陳文鍾總院長表示,心臟疾病包含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臟病等,而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演變的最後階段,因此致死率最高。陳文鍾總院長表示,各年齡層都應重視自己的心臟健康,若有「累、喘、腫」三大症狀,應盡快至心臟內科做檢查,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腔室、瓣膜等結構狀態,評估心臟收縮及舒張功能,以及「血液檢查」用以監測BNP、NT-proBNP或Troponin的濃度,進一步診斷是否罹患心臟衰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