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14字
天氣忽冷忽熱,對身體是一項考驗。農曆年前後寒流來襲,眼科門診出現不少眼白變成紅眼的情形,但卻有個案異想天開,想用揉眼來消除眼睛結膜下出血,結果弄巧成拙,視力驟降,甚至差點失明。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醫師呼籲,「結膜下出血」在適度用藥下,約7~10天眼白血塊會慢慢散開而逐漸消失,切勿操之過急,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洪啟庭醫師說,氣候驟然變化,眼球在熱脹冷縮下造成微血管破裂,流到結膜下方,因而產生「紅眼睛」,此稱為「結膜下出血」,其分布範圍,無一定的規律;同時整個出血過程幾乎沒感覺。
但洪啟庭醫師分享一個全球罕見案例,一位20多歲的年輕女子來就診,左眼莫名被一個大血塊包住,雖然眼睛不會刺痛且視力也沒有明顯影響,但血塊蔓延了半個白眼球以上的區域。經檢查雙眼壓正常,沒有外傷史、也無規則口服高血壓與服用通血路等藥物。診斷為「結膜下出血」,給予類固醇藥水來降低血液滲漏並減少出血量;給予眼用抗生素,避免眼睛二次感染。
但五天後患者匆忙回診,原先的結膜下出血的左眼,變成嚴重的結膜血腫造成眼球無法轉動,看物體呈現複視現象,走路時不平衡且容易跌倒。經檢查不僅眼壓升高且視力大幅度減退,在頭部與眼眶電腦斷層的軸向視圖,發現有一大塊血塊在左眼球後方壓迫部分眼外肌,使眼球肌肉運動受限並稍微影響視神經,才使左眼無法正常轉動並形成複視。
經了解,患者因擔心眼睛狀況,異想天開熱敷且每次10分鐘,每天大約30次以上,加上每小時10分鐘用力揉眼睛,希望把出血大力揉散,卻適得其反使眼睛血管更容易破裂產生血腫,所幸沒有明顯壓迫視神經,否則真有失明之虞。
洪啟庭醫師綜合以上結果,立即給予病患降眼壓眼藥水,以降低眼壓並保護視神經;同時給予止血口服藥,使大塊血腫加速消失;另外,因眼球後血腫的置在眼眶後方,若安排手術其風險與技術層面高。
於是醫療團隊給予近年來非常有名的口服鳳梨酵素,可有效溶解血塊及已經損壞的纖維與組織,是對於治療眼球後血塊的安全與有效的方法。同時嚴格要求患者不能再揉眼睛,終於在一個月後,視力與眼壓完全恢復正常,結膜與眼球後的血腫也完全消失,複視也痊癒,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醫師表示,當季節冷熱的交換(尤其是在冬天、夏冬之交、春夏之際),是結膜下出血最常發生的時分。此外眼球外傷、熬夜、過於疲勞、老年人便秘用力後造成、大力咳嗽、有高血壓病史、合併全身血液方面的疾病,甚至服用通血管的藥物與健康食品等,都可能造成結膜下出血。近期更有報告顯示常發生結膜下出血(如每兩個月出現五、六次之多),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與青光眼的機率相當高。洪啟庭醫師提醒,若有好發者一定要諮詢眼科醫師,以策安全。
洪啟庭醫師說,在臨床上「結膜下出血」通常沒有症狀,對視力沒有影響,亦不會交互傳染,少部分患者會有異物感,雖然外觀看起來嚇人,但大部分不會衍生後續問題。而一旦「結膜下出血」千萬不可用力去揉眼睛,以避免眼球血腫,甚至壓迫視神經而造成失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